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治国理政进行时 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正文

[治国理政新实践·安徽篇]安徽:就业“快车”载上贫困农民摘穷帽

2016/6/15 19:54:31   来源: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    

  扶贫不扶懒,重在找出路。为了解决贫困农民的就业问题,安徽省正在实施就业脱贫工程,让贫困农民在家门口打工,用劳动创造财富。

  铜陵市枞阳县裕丰村的葡萄种植大棚里现在是热闹非凡,再过一段时间,今年的第一季葡萄就要迎来丰收了,一直在这个基地里务工的贫困农民汪保全满是期待。老汪今年50多了,因为年纪大,干不了体力活。加上还要和老伴照顾小孙子,以前只能在自家的两亩地里种种庄稼,全年的收入不过一、两千块钱。

  但从去年开始,因为村里的扶贫产业项目葡萄种植基地建立起来了,村子里的其他贫困户在扶贫工作队的安排下,不但流转了土地,还优先在基地里实现了就业。汪保全对记者说:“在门口做活能照顾家务,收入提高了,一年拿到万把两万块钱。”目前,村中的这片种植基地一共有300多亩,直接带动了40多户农民在家门口就业。

  为了帮助老汪这样的有就业能力的和愿望的贫困人口实现就业脱贫的目标。安徽省专门出台文件实施就业脱贫工程。以大别山片区和皖北地区为主战场,采取技能培训、发展产业、就业促进等精准手段,不断提高贫困农民的就业技能。除此之外,安徽省还在脱贫攻坚“1+20”的政策体系中,不断创造开拓新的就业岗位,满足贫困农民的就业愿望。

  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省扶贫办主任刘永春表示:“要发展产业,要促进就业,产业发展了,贫困人口才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安排就业了,也是增强贫困人口的收入。”

  桐城市大关镇麒麟村80亩的新造山林里,今年该村通过生态脱贫工程,铺上了绿色的外衣。黄志修是这个村的贫困户,因为妻子卧病在床,老黄不但要照顾爱人,又要挑起全家的生活重担,从去年开始,在全省生态脱贫项目的支持下,麒麟村不断增加森林面积,护林员的岗位一下多出了好几个,老黄和其他的贫困户就得到了优先照顾,称心如意的在家门口务工了。

  黄志修对记者说:“每年的固定工资有8000块钱左右,对我又很大的帮助,虽然讲辛苦一点,但心里感到宽慰得很。”

  为了紧扣产业,拓展就业脱贫空间,目前安徽正在围绕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为贫困村发展一批懂技术、会经营,能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同时,加强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发挥它们的就业带动作用,安徽将力争到2020年,帮助40万贫困劳动者通过就业创业实现脱贫。

编辑:李真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