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山东大力实施“技能兴鲁”行动,加快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全省高技能人才突破379万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22人,全国技术能手695人;现有技工院校207所,在校生45万人,位居全国前列。
山东是制造业大省,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实力雄厚。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人社厅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紧贴工业经济、山东制造,深化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改革,打造了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技术工人队伍,高技能人才、高技能领军人才总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在全国乃至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上展现了齐鲁工匠的亮丽风采。
同全国各地一样,山东省就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特别是对技能人才需求较大,“就业难”与“招工难”的情况并存。所以,激励和带动更多劳动者关注技能、学习技能、投身技能,走上技能就业、技能成才之路,才能更好地满足招工岗位需求,有效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让技术工人“快成长”
山东坚持把发展技工教育作为培育技能人才的根基工程,注重产教融合、服务企业、突出特色、内涵发展,建成技师学院、技工学校梯次发展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
目前,全省共有技工院校207所,在校生45万人,分别位居全国第一、第二位,近五年来为重点产业培养输送约54.5万高素质技能人才,占据新增高技能人才的“半壁江山”。
让技术工人“长本事”
聚焦全省新旧动能功能转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发展战略,山东围绕破解技术工人结构性矛盾,加快职业培训扩容提质,做强“金蓝领”高端培训品牌,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齐鲁绿色低碳职业技能培训项目。
2021年以来,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02万人次,培养新型学徒8万多人、“金蓝领”技师、高级技师19.5万人。
让技术工人“有舞台”
立足山东特色优势产业,满足技术工人培育需求,山东积极搭建技能人才发展的载体平台,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43家、技能大师工作室49家;建设技工教育优质校7所,优质专业16个;探索开展技工院校集团化办学,包括济宁等5个市,构筑起广覆盖、多层次、特色化的技能人才成长平台。
让技术工人“有奔头”
紧紧扭住人才评价这个“牛鼻子”,山东在全国率先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备案企业6281家,培养评价技能人才67.5万人,均居全国前列。
立足技能人才自身发展需求,构建纵向可晋升、横向可贯通的立体式发展空间,1646名技能人才获得相应专业技术职称。在全国率先建立特级技师评聘制度,全省享受“正高级”待遇的特级技师达253人。持续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系列活动,带动百万名技能人才以赛代练、以赛促学、以赛提技。
在实现强国复兴的征途上,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富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必不可少。下一步,山东应该充分挖掘企业、科研高校、职业院校的平台作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和建立一大批高素质人才队伍,助力国家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发展。蓄好技能人才“活水”,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山东在行动!(文/马文文)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