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顾名思义,培育一棵树木成材需要十年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成才则需要一百年的时间。由此可见,教育是长久之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前不久,山东省教育厅等四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中小学幼儿园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方案》,要求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全过程。全环境立德树人——不难理解,就是说立德树人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需要家庭、社会等各方形成工作合力,为广大青少年成长营造更好社会环境和成长氛围。
近年来,山东聚焦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家庭育人基础作用、社会育人支撑作用、网络育人赋能作用、心理育人保障作用,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落实在学校、家庭、社会、网络等全场域,纳入到积极心理品质塑造全环节。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交出了“山东”答卷。
守牢学校立德树人“主阵地”,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从“德智体”全面发展,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的学校教育坚持以德育人的关键内核从来没有改变,始终在坚持德育优先的原则下不断丰富育人、树人的深刻内涵。5月以来,青岛多所学校围绕全环境立德树人开展了系列活动。青岛市启动中小学“探寻红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活动,让红色精神通过校园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从而内化于心。在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立德树人作用凸显。
筑牢家庭育人“强基础”,涵育良好的家风家教。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关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安宁,也关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稳定。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孔融让梨”等传统家教故事,至今仍被许多家庭奉为育儿经典。为深入推进家庭教育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山东省制定出台《山东省家庭教育工作指南》《山东省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建设标准》,让家庭教育做好立德树人的参与者、同盟军,引导家庭教育回归立德树人的“育人”本位。
共绘社会育人“同心圆”,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5月15日,青岛市教育局、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第四批市级研学旅行基地名单。研学活动加强社会教育与校园教育有效衔接,利用现有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参观学习,搭建全方位育人平台,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全环境立德树人。
构建网络育人“新生态”,大力弘扬网络正能量。坚持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大力弘扬校园正能量,营造出了蓬勃向上的网络育人空间,让网络文明之风浸润心田。一直以来,东营市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让青少年网民在享受反映主流价值的网络文化盛宴中产生共鸣,增强共识感;选树网络名人榜样,通过线下宣讲,不断增强网络文化立德树人作用,增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力量。
撑好心理育人“保护伞”,护航阳光成长之路。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潍坊安丘市把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一环,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精细化水平,打造富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样态。目前,安丘市已建成合格心理咨询室87个、示范性心理辅导室14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和示范校13个,心理健康教育实现了中小学校、幼儿园全覆盖,并初步实现了一校一特色,让孩子们的脸上绽放出阳光般的笑容。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把关注和目光投向青少年,展现出的是一个民族的远见卓识。全环境立德树人并非仅仅是指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和心理五领域的平面联系,而是各司其责,协同推进。惟其如此,才能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文/刘淑红)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