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3月15日讯(记者 王浩然)3月15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高质量发展粮食产业、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情况。据了解,近年来,滨州市充分发挥粮食生产大市优势,大力发展粮食产业、打造制造强市,2022年全市粮食年加工转化量1500万吨,是粮食总产的4倍多;粮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846亿元,列全国地级市第1位,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滨州模式”效应持续放大,“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示范市”金字招牌更加响亮。
滨州市建立“1+5+N”链长帮包责任制,引导企业从“产购储加销”各环节入手,加强产品梯次开发、产业循环互动、品牌矩阵发展,实现了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
延链强链方面,打造出从育种繁育到精深加工、从生态养殖到餐饮商超全覆盖的全国最长、最完整小麦绿色循环产业链;建成大豆产业“五大循环利用圈”(原料、副产品、水、废弃物、能量),仅污水处理一项每年可为企业增加效益3000余万元,实现了“吃干榨净、绿色循环”。
品牌打造方面,抢抓“中国好粮油”“齐鲁粮油”品牌建设机遇,率先打造全省首个粮油区域公共品牌“粮油金三角”,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个、中国名牌3个、山东著名商标10个、山东名牌10个;入选“中国好粮油”产品33个、占全国6%,“齐鲁粮油”产品51个、占全省34%,产品出口100余个国家和地区。
抢抓预制菜产业发展蓝海,打造“滨菜纷呈”区域品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达16家,列全省第2位。中裕食品品牌价值居2022食品加工前十强、山东省首位,企业团餐服务走进190余家国家、省、市机关事业单位。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