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国内新闻正文

看狮舞:“神秘的东方力量”

2023/1/29 10:20:05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南宁1月28日电(记者卢羡婷、覃广华)狮舞,在中华大地传承千年,经久不衰。每年春节期间是舞狮最热闹的时候,城市乡村、景区庙会,不时可见雄狮闹新春的热烈场面。

  在广西藤县和平镇白沙村400多年的古树下,村里的老老小小聚在一起祈福迎春。舞狮人早早来到这里,威严的狮桩阵一字摆开,好奇的村民昂头望向桩顶,想象着这将会是一场多么精彩的舞狮表演。

  礼炮响、锣鼓鸣,一只只采青狮欢腾跳跃、辗转腾挪,时而威风凛凛,时而撒欢讨喜,引得围观的小朋友纷纷伸出小手触摸狮头的绒毛。

  几个欢天喜地的互动节目过后,压台戏登场。由两位舞狮人扮演的雄狮纵身一跃,跳上高耸的狮桩阵。这组高桩由21个桩柱组成,桩面直径为38厘米,桩柱高在1.2米到2.5米之间,两桩之间最大跨度为1.8米。

  狮头狮尾两人默契配合、行云流水,在高桩上表演着一系列高难度动作:“金狮倒挂”“绝壁采灵芝”“探峰攀崖”“独桩挟腰转体450°绝技”……惊险刺激而又出神入化的表演,引得观众连连拍手叫绝:“原来高桩上还可以这样舞狮!”

  这是来自藤县禤洲龙狮团的表演。团长苏德威说,舞狮有着驱邪避害、吉祥纳福的寓意,春节前夕,狮团接到了海南、江苏、广东等地的邀请,现在团队大部分成员都在外演出。

  禤洲舞狮为何如此受欢迎?时间回拨到19年前的那个夏天,禤洲舞狮队成就了一件改变整个县城未来发展以及中华舞狮文化格局的事情。

  2004年7月,马来西亚第六届云顶世界狮王争霸战鸣锣开赛。一支名不见经传的“泥腿子”农民舞狮队,以一系列新奇、高难度动作夺得“东方狮王”美誉,第一次把中国舞狮队的名字刻在“云顶杯”上。

  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位于珠江主干流浔江中那个叫禤洲的小岛上。岛上人口不多,却流传着舞狮的优良传统,小朋友们用箩筐当狮头、床单当狮袍、脸盆当锣鼓,就能呈献出精彩的舞狮表演。

  20世纪末,正值黄飞鸿、方世玉等武侠人物的电影风靡之时,武术元素拨动了禤洲舞狮人的心弦,禤洲村村民邓明华等人在禤洲武术班的基础上成立了禤洲醒狮团,从蹲梅花桩开始,苦练学员基本功。很快,凭借高难度的舞狮动作,禤洲醒狮团打出了名气。

  摘得“东方狮王”的美誉后,禤洲舞狮队开始频频受到国内、国际各种舞狮赛事的邀请。以年轻人为主力的禤洲舞狮队,活跃于上海、厦门、深圳、东莞等地。

  禤洲舞狮队让整个县城沸腾了。原本舞狮在藤县就有着较高的群众参与度,20世纪60年代以来,几乎每个村屯都有舞狮队,有的村甚至有好几支。“云顶杯”折桂后,藤县再度掀起舞狮热潮。

  从那以后,藤县狮舞以精湛的技艺闻名全国,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更好地传承发扬狮舞文化,拓宽人才培训渠道,藤县把舞狮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从2015年起,藤县中等专业学校增设主修狮舞技艺方面的运动训练专业,以校企合作模式,联合推动狮舞文化的发展。

  梧州市藤县狮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合作企业之一,其创始人正是当年勇夺“东方狮王”称号时的狮头扮演者邓彬光。14岁的他就向世界展示了东方的“神秘力量”,此后一直致力于推广狮舞文化。他的故事激励着年轻的藤县舞狮人。

  周炳龙是藤县中等专业学校三年级学生,从小耳濡目染的他对舞狮有着特殊的情结,入学后他开始接受专业狮舞训练,如今已在国内一些舞狮比赛中斩获不错的成绩。“刚开始训练高桩舞狮时心里很恐惧,也受过伤,但舞狮让我的身体越来越强壮,见识更广,未来我想当教练,或是成立舞狮团,把藤县狮舞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藤县狮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不仅派出教练全程负责舞狮班学生的专业课程,还出资建设龙狮扎作艺术馆,传授龙狮扎作技艺。

  走进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扎作艺术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型的狮头扎作品,雄狮惟妙惟肖,神气十足。平日里,学生们就是在这里制作出一套套精美的狮头狮袍和文创产品。

  “学生们既可以接受专业舞狮训练,将来选择市场化就业,或继续深造,从事体育教学工作,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学习扎作技术,将来从事文创等相关工作。”狮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祝盛清说。

  到目前,藤县中等专业学校已培养了500多名狮舞人才,学校还与县内30多所初中和小学签订协议建立狮舞社团。全县已有10所中小学校设立了狮舞课程,每周安排不少于2节狮舞训练课。

  从田间地头到世界舞台,从民间传习到校园教学,藤县狮舞日渐走上正轨。藤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体育股股长孙泽说,近年来,藤县举办了世界狮王争霸赛、中国南狮发展高峰论坛等活动,不断提升藤县狮舞影响力。每年夏天在禤洲举办的狮舞培训班,也吸引着不少海内外舞狮爱好者。目前藤县正着力打造狮舞人才培训基地,将东方文化的魅力更好地向世界展示。

编辑:高敏    责任编辑:徐茸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