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行业新闻正文

2022年山东省企业“创新达人”刘振学:用科技创新构建人类美好明天

2022/11/17 15:50:27   来源:中国山东网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11月17日讯 (记者 刘自锐)15日,2022年山东省企业“创新达人”宣讲活动在山东国资科创基地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主办,省科协、省工商联、省科技厅、省国资委联合举办,济南市科学技术协会、山东科技咨询协会等单位承办。

  活动公布了2022年山东省企业“创新达人”100位获奖者名单,为10位创新达人代表颁发证书。刘振学、白雪、韩冬和宁允展等4名宣讲代表,分别讲述了企业家、科研能手、技能工匠创新创业事迹,回顾创新历程、展示创新成果、分享创新感悟,展现了山东省企业科技工作者独特的创新风采。

  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刘振学凭着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热爱与执着,后主持或参与省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7篇,申请发明专利98项,其中授权17项。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被评为国际先进水平技术2项,国内领先水平技术4项,承担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带领京博科技创新团队着力从产品、技术、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输出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始终走在化学化工与材料行业前沿。

  从2000年京博集团技术开发中心成立一直到2021年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刘振学带领团队聚焦“现有产业技术升级、产品竞争力提升”两个重点方向,通过产学研用联融创新,搭建科技创新转化桥梁,打造技术改善应用平台,从支持产业发展转变为拉动产业进步,为国家需求解决、经济建设不断提供技术创新驱动力。

  “只有贴近全国技术、人才、市场优势资源聚集地,才能布局技术研究中心,突破行业“卡脖子”关键技术,促进在化工化学与材料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集团发展提供创新源动力。”刘振学说,目前,京博集团拥有20000㎡的实验科研楼、6800㎡的中试科研楼及5000㎡多功能中试转化基地,围绕精细化工、材料改性、工业催化、生物化工、过程模拟等方向开展小试、中试、工业转化产业化全链条创新等相关工作。联融外部进行基础研究探索,总部进行集成转化,形成项目孵化平台,具备从小试--中试--产业化全链条创新。

  以平台为支撑、以项目为载体、以人才为核心。刘振学带领团队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 “山东省烯烃催化与聚合重点实验室”等20余个省部级以上的科研平台,获得14个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项。拥有授权发明专利551件,制/修定国家标准35项、行业标准45项;承担/参与省级以上科技项目20余项;拥有国际领先/先进技术42项。

  由京博研究院与青岛科技大学联合成立山东省烯烃催化与聚合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实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有机结合,目前已实现4种新材料的产业化,对山东省的合成橡胶、聚烯烃树脂行业的发展起到引领与技术支持的作用。

  京博集团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擎作用,不断优化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改造转化旧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转化落地,增加高端原料、高端产品供应,实现高质量经营。刘振学告诉记者,京博公司研发出全球首家反式丁戊橡胶,填补世界反式丁戊橡胶的空白,开辟反式橡胶生产和应用新时代;高折光学新材料拥有独立知识产权,打破国际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实现光学树脂全产业链生产;高性能芳纶纸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解决国内长期进口芳纶纸的现状,填补国内对位芳纶纸的空白。

  同时,联合中国化学会,京博发起并设立“京博科技奖”,旨在鼓励和表彰在化学、化工与材料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提升国家自有技术创新能力。截至目前,参评院校及科研院所累计133所,其中985/211院校覆盖率81%。

  强国的背后是经济,经济的背后是科技,科技的背后是教育,以N1N产教融合大学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科技创新与职业教育引擎动力,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贡献力量!

  “2021年6月,京博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成为N所高校、科研院所的教学实训与科研转化基地、运用京博的产业平台、促进社会N个产业共融、共创、共享、共赢。”刘振学说,现在已于校企导师共建190个学训场景;2020年7月至今,共计承载80所院校师生5000余人;与蒙纳士大学、塔斯马尼亚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斯威本科技大学等国际院校开展海外学训合作。

  同时,京博N1N案例入选人社部首部中国企业培训发展蓝皮书、京博N1N基地评为中化教协石化行业大学生实习示范基地、京博N1N案例列入中国高等教育协会“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

  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诚、商道酬信、业道酬精。刘振学说,作为一名科创工作者,始终相信科技改变世界的力量,在与团队不断耕耘不懈的努力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完善、充实自己,千方百计的提高科研核心竞争力和原创力,利用研发与关键“卡脖子”技术突破助力行业和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用科技创新构建人类美好明天将是我和团队的终极梦想。

编辑:刘自锐    责任编辑:徐茸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