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5月13日讯 (记者 葛婷婷) 5月13日上午,记者从山东省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进展与成效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9-2021年,山东省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6761亿元,其中,财政资金投入702亿元。为确保如此庞大的建设资金充分发挥效益,省交通运输厅不断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构建起全过程绩效管理链条,特别是充分利用绩效评价这个利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调整政策、提升效益。
一是实现绩效评价全覆盖。省交通运输厅建立了“全面自评+重点评价”的绩效评价机制,在中央和省级交通资金全面绩效自评的基础上,对公路、水运及铁路运输等所有发展类项目全部开展部门重点绩效评价。2021年,共评价包括普通国省道建设养护、港航建设养护、国际航线补贴等在内的16个项目,评价资金总额246亿元,真正实现了“花钱必问效”。
二是确保绩效评价客观公正。绩效指标体系是实施绩效管理的“导向仪”和“施工图”。工作中,我们高度重视绩效指标体系建设,将绩效指标设立与交通工作特点紧密结合,全面准确地反映交通建设项目的实际效果。截至目前,已经构建起了涵盖公路设施建管养、水路设施建管养、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及维护等部门核心职能和工作活动的绩效指标体系,指标数量达到433个。以涉及全省各市的普通国省道改建大中修资金为例,2013年在交通领域率先制定出台该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办法,此后持续梳理、整合和优化绩效评价指标,经过多年实践,目前已涵盖到前期工作、项目实施、工程监理、计量支付及跟踪审计等项目管理的“全链条”,做到了“突出重点、指向精准,可量化、好考核”,绩效评价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得到充分保障。
三是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将评价结果作为有效配置和管理使用财政资金的重要依据。比如,在安排普通国省道日常养护资金时,将上年度绩效评价结果作为管理因素纳入资金分配,对排名前十位的县(市区)在全省平均水平基础上提高20%给予激励,对排名后十位的下浮20%。再如,对国际货运航线补贴资金绩效评价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进行航线调优、时刻优化、控制管理运营成本,有效匹配了我省国际货运供给与全球需求,保障了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总体来看,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三年行动”,省交通运输厅强化了“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完善了以绩效为导向的资金监管工作机制,项目实施管理过程进一步优化,项目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另外,在充分总结和借鉴近年来绩效评价成果基础上,2021年,省交通运输厅与省财政厅完善调整了“交通运输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方案”,使各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更加理顺、科学、合理,有力促进了全省交通运输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