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本网时评正文

解读“双减”政策中的“变”与“不变”

2021/9/14 17:07:47   来源:中国山东网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有人欢喜有人忧。一方面,家长对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及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表示赞同,但另一方面也为孩子能否在规定的课堂学习时间内消化知识学习内容表示深刻担忧。因此,深刻剖析“双减”政策中的“变”与“不变”对家长、老师、学生的担忧情绪和恐惧心里具有极大的重要性、迫切性、必要性。

  “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初衷”。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塑造只会考试的“机器人”,而是帮助孩子锻造思想健全的人格、增强自身本领、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真实内涵。长期以来,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小学存在“三点半”放学现象,这一政策的初衷是为学生减负,但没想到,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而且校外增加的负担处于失控、失管的状态。一些学校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既达不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又占用了学生正常的锻炼、休息、娱乐时间。“双减”政策的出台,看似将学生处于“放养”状态,其实是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转变方式,是引导教育回归理智化、正常化,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生的重要举措,充分彰显了国家坚持教育公益性、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人才资源储备、服务国家战略需要的为民初衷。

  “变”的是“角色”,“不变”的是“期望”。望子成龙飞黄腾达,望女成凤多才多艺,这是所有天下父母对子女恒古不变的“期望”。但是,随着时代潮流的日益变迁、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教育资源的迭代更新,不少家长的育人理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不同层次的扭曲。“双减”政策明确指出,要完善课后服务体系、规范校外培训方式、营造良好生态氛围。这就要求家长要切换教育孩子的“角色”状态,要从盲目买“零食”转变为精细做“主食”,减少孩子节假日外出学科培训的时间,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极限“赶娃跑”转换为主动“陪娃走”,放慢孩子考高中、考大学的“分数教育”,注重与孩子互动、促进孩子成长的交流过程;从与学校的“竞技跑”转成为与老师的“接力赛”,淡化“学区房”、“开小灶”、“走捷径”的思想意识,努力配合教师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加强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力的提升。

  “变”的是“要求”,“不变”的是“标准”。自中考、高考遴选考试制度实行以来,国家选拔高层次人才、优秀学者、尖端科学家,培养服务社会的“岗位能手”、“大国工匠”网格体系树的“标准”从未改变,这是分配人力资源、实行分流节制、构建广泛包容社会服务体系的历史选择,也是必然选择。“双减”政策明确规定,要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减轻考试压力、完善质量评价,这是国家基于新时代教育复杂多样性的前提下提出的新型“育人选人用人”改革要求,广大教师要深刻领悟、贯彻落实。作为育人选才的最前沿主阵地,老师要树立立德树人的科学理念,秉持教育对人的个性和差异性的尊重,遵循规律,因材施教,让立德树人基于人、围绕人、指向人。其次,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拿出抓核心素养的实际行动,精准备课,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作业,形成良性循环,实行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指导,力推“分层分类”的“精准作业”,突出学生作业的“选择性”。最为重要的是,要有陪学生走长程的良好心态,从本真的陪伴出发,立足学生本身,面向社会与国家,一点一滴,积跬步至千里,在时代的浪潮里,学会变革,也不忘坚守。

  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双减”政策是教育改革的大动作,也是新征程,对学生、家长和教师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每一个参与者就如同一颗颗独特的星,在星轨接近时,可以彼此辉映,成就漫天星光,照亮孩子璀璨的人生。(文/付云) 

编辑:焦竞赛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