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献礼建党百年 寻找红色印迹正文

寻找外事中的红色印迹|尖兵王玉国讲述“蓝盔”故事 彰显中国大国担当

2021/7/25 23:36:08   来源:中国山东网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725日讯 (记者 张元元) 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向国际社会作出的郑重承诺,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军人走出国门,他们或是头戴蓝盔守护和平,或是踏浪大洋保护商船,用青春和赤诚守望和平梦想,以实际行动展现中国军队的大国担当。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中国山东网记者跟随“云话山东”——寻找外事中的红色印迹主题活动来到济南市历下区建筑新村退役军人服务站,将镜头对准曾先后两次被选派中国驻苏丹维和部队的王玉国。

王玉国接受采访

  位于非洲东北部、红海沿岸、撒哈拉沙漠东端的苏丹,曾被失败国家指数列表评为“世界上最不安定的国家”,也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持续22年的内战给这片原本广袤富饶的红土地留下了遍体伤痕。2005年,在联合国的斡旋下,苏丹政府军和反政府军签署了1590号协议,联合国组建联合国驻苏特派团(联苏团)并派遣维和部队开始了为期6年的监督双方执行和平协议进程的行动。王玉国,有幸成为了中国首批赴苏丹维和部队运输大队中的一员。

  2006年6月,在结束了近一年的集训后,王玉国跟随中国首批赴苏维和队伍踏上了飞往苏丹的包机。几经辗转,中国维和部队官兵们终于到达了为期九个月的任务区苏丹南部第二大城市——瓦乌。王玉国回忆起初次踏上苏丹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时的场景仍记忆犹新。“走下飞机,充斥眼帘的便是苏丹的红土地,让我明白了什么叫“苏丹红”。这个地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基础设施非常落后,整个机场都是红土跑道,尘土飞扬。在飞机螺旋桨的作用下,狂风卷着红土,给我们每个人的脸上增添了几丝“红润”。我们营区设在离机场不远的一处被灌木丛包围着的场地上,周围杂草丛生、荒无人烟,到处是一片凄凉,可见战争给这个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伤痛有多大。”

  而现实远比这红土飞扬的场面要艰苦的多。营区没有厕所,就自己动手搭建;没有材料建营区,就自己捡石头用锤子砸碎;没有干净的水喝,就自己挖井,再用简易装置进行过滤……有的时候,维和士兵们连最基础的生活条件都无法得到保障。即使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中国维和部队仍坚持尽可能地向当地民众伸出援助之手。首批执行任务的九个月里,王玉国说中国维和部队的工兵和运输大队先后为当地政府修建一条主要公路、一座桥梁和机场路面平整,同时医疗大队给当地百姓体检上千人次。在保证完成联苏团任务的同时,中国维和部队与苏丹人民建立了良好的友谊,给联苏团和当地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玉国接受采访

  王玉国说,当时在中国驻苏维和部队即将归国之际,联合国驻苏特派团除了向维和部队每个队员授予和平卫士勋章外,还向部队的三支大队分别授予“特殊贡献奖”,表赞中国维和部队的卓越表现和向当地民众提供的无私帮助。

  在出色完成维和任务后,王玉国和其他首批中国驻苏维和部队官兵回国休整。半年后,由于表现出色,王玉国再次被部队选派参加中国第三批赴苏丹维和部队。

王玉国获得的部分荣誉勋章

  而在这两次赴苏丹维和行动中,王玉国先后2次荣获“联合国和平勋章”,2次获得联合国“和平贡献奖”,并因出色完成维和任务,展现出中国官兵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荣立“三等功”一次。王玉国说,“这个‘三等功’既是对我工作的认可和肯定,也是对我的一种激励。”

  面对当地复杂艰险的种种不利条件,中国维和部队官兵仍能充分发扬不畏艰辛、锐意开拓的优良传统,不负祖国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和重托,出色完成维和任务,用行动向世界证明中国军队是一支和平之师、文明之师、威武之师。

  如今,王玉国在基层岗位上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余热。

  “尽管离开苏丹已经十年有余,我还是会时常梦见那片红土地,难忘那一抹‘苏丹红’。”王玉国说。

编辑:孙岩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