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国际新闻正文

海外网评:“得州危机”示警,美国基建难题仍难解

2021/2/23 10:54:03   来源:海外网    

  摘要:作为世界头号发达国家,美国为何不花钱搞基建?

  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停电引发的批评和反思浪潮还在美国持续发酵。“我们能在火星成功着陆,却不能为得州的家庭保障供电,真是让人无语。”一位得州医生的抱怨,指向美国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作为世界头号发达国家,美国为何不花钱搞基建?

  投资不足,是得州乃至美国基础设施建设中面临的首要问题。以得州为例,《经济学人》指出,得克萨斯州电力可靠性委员会(ERCOT)没有要求电力公司预留“发电容量冗余”,导致电力供应商在用电需求激增时无法向电网提供足够电量,为保证电网安全不得不实施拉闸限电。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也指出,得州电力部门的规划“更多是为了应对热浪而不是冰风暴”。目前全美有3000多家电力企业,包括私营企业、联邦公营、市政公司、电力合作社等,大多各自为战。在追求利润的情况下,私营企业寻求利益最大化,平日没有动力维护电力设施、增加备用容量,导致美国供电设备存在严重的老化现象。 根据美国能源部的统计显示,美国70%的输电线路和变压器运行年限超过了25年,60%的断路器运行年限超过了30年。

  此次“得州危机”会真正成为美国解决电力基建老旧问题的契机吗?对这个问题,连美媒自己也没有信心。Politico当地2月21日刊文称,几十年来,电力专家们一直都在呼吁进行大规模电网建设,以通过从美国其他地区、甚至是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电网获取电力供应,弥补加州和得州因关停电厂而损失的电力供应,解决他们面临的能源供应问题。这是拜登政府很可能尝试采取的一种方法,但是他们需要想出一个方案来推动所需的数千亿甚至数万亿美元的支出。

  事实上,全美的基础设施都面临“缺钱”的困扰。美国土木工程协会(ASCE)近期发布的报告指出,到2029年,美国关键基础设施系统的预期需求和可能投资之间的累计投资缺口将超过2.6万亿美元,到2039年将超过5.6万亿美元。报告同时警告,若不能弥补这些缺口,到2039年,因基础设施老化和损毁,将导致美国GDP损失超过10.3万亿美元。 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特朗普政府提出的以2000亿美元撬动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还是拜登政府提出的10年期、总额为2万亿美元的投资计划,都难以弥补美国基础设施领域巨大的投资缺口。

  美国基础设施投资不足,与美国日趋激烈的政党斗争掣肘密切相关。自1998年以来,ASCE就一直将美国基础设施的整体评级评定为D级;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的《2019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针对基础设施质量衡量的指标一项,美国排在第13位,低于2002年的第五位。然而,在美国政府债台高筑、债务负担持续增加的情况下,掌控着美国“钱袋子”的国会却在怎么筹钱、如何投资等问题上长期陷入党派拉锯之中。 美国建筑类新闻网站“For Construction Pros”称,尽管拜登政府将可能提出更加雄心勃勃的基建计划,但这一计划仍可能因为国会内部的分歧而重蹈覆辙。

  同时,美国日益僵化的官僚系统也可能干扰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多年来,美国大规模基础设施计划因为规划、审批、听证等一系列繁琐的程序性事务干扰而最终流产的情况并不少见。2019年,加州州长加文·纽瑟姆宣布放弃2008年以来就在推动的旧金山—洛杉矶高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该项目在各种争议中工期不断延长导致预算和成本不断飙升,最终被加州政府放弃。

  一场突如其来的极寒天气,将美国基础设施的软肋和问题暴露无遗。然而,面对多年积攒的沉疴旧疾、日益激化的党派政治和否决政治,美国想要跳出基础设施老旧的陷阱,恐怕不是高呼几句“进行历史性投资”“抓住世代的机遇”这样的口号就能实现的。

  毕竟,十年前,得州就曾遭遇过一次寒冬击垮其电网的事件,一场寒流导致得州超过320万户断电。美国联邦政府当时还撰写了一份350页的报告建议其整改,可并没有得到落实。如果得州真正吸取了十年前的教训,今天的危机或许完全可以避免。关键的问题是,美国能否躲开下一次“得州危机”?(聂舒翼) 

编辑:张元元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