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本网时评正文

这就是山东|在“保护”与“开发”中 把非遗交给历史

2020/10/19 16:58:38   来源:中国山东网     作者:李明

  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于10月23日在济南启幕。本次博览会以“全面小康、非遗同行”为主题,该博览会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和交易为主的国家级战略平台。

  如果说2004年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时,中国非遗尚处在抢救性保护和各种扶持政策的呼吁、出台阶段,那在近些年的发展中,非遗已然踏上了高速发展的快班车,站在新的历史当口被赋予了新的社会职责和使命,并逐渐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之路。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近年来,通过非遗项目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带动区域人口脱贫的案例层出不穷。这也让人们惊奇地发现,古老的非遗在当下同样可以释放出全新的生命力。比如在菏泽曹县,当地经电商渠道自产自销的汉服已经占到全国汉服线上销售额的三分之一,这也让这座小镇借助非遗的东风找了自身的财富密码。

  纵观中国非遗的发展之路,蝶变的背后其实就是在“保护”与“开发”间寻求平衡支点的过程。

  自2007年开始,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先后命名了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计3068人。在繁荣数字的背后,随着非遗保护的深入推进,许多深层次矛盾也不断显现出来,这更加要求我们要有面向未来的文化构建和做出崭新诠释的能力。

  近些年,一些非遗项目唯粉丝、唯流量、唯消费的发展观念实际上已经与非遗保护的核心背道而驰,“重申报 轻保护”的现象已成为非遗行业的不正之风。要知道,非遗项目的获选不等同于穿上不受监管的“黄马褂”,非遗是要发展,但要坚决杜绝挂羊头卖狗肉的名不符实的伪发展。今年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开始施行,完善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退出机制,明确了取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资格的具体情形。退出机制的完善无疑是倒逼非遗传承人承担文化自觉的有力保障。

  非遗由于其涵盖领域广泛的产业特殊性,单单依靠文化部门,难以形强有力的落地监管,因此各个部门也应形成合力,不断完善监管、评定的链条,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有制度规定的“冷眼旁观”。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很多地方由于发展观念的落后将非遗束之高阁,不接地气、不求新求变,这种做法一样不可取。从业人士不妨借着本次博览会,探讨更加科学的规划与治理办法,形成更加统一的行业共识,把监管留给政府,把反响留给市场,把评价留给群众,把非遗交给历史。(文/李明)

编辑:焦竞赛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