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山东新闻正文

加强党性修养,突出党性教育,看烟台威海两市有啥好经验

2020/10/16 9:42:13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烟台开展以“两谈一诺两进”为主要内容的家风考察

  好家风成干部考察硬指标

  记者 董卿 从春龙 通讯员 王海滨

  “平时待人接物挺和善的,没听说两口子闹过矛盾,也没听说其他不好的反映……”烟台市莱山区黄海路街道鹿鸣社区居委会主任王晓英没想到,组织部门考察干部,会登门听取社区的意见。

  这是烟台市开展家风考察的一个缩影。从2018年以来,烟台市探索开展以“两谈一诺两进”为主要内容的家风考察,把干部“8小时之外”在家庭和社区中的表现作为重要考察内容,为选拔德才兼备的干部提供了更全面的保障机制。

  具体到考察过程中,采取当面访谈与电话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当面访谈考察对象的配偶及成年子女,电话访谈考察对象的父母、配偶的父母、成年子女的配偶等近亲属;个人承诺在与考察对象本人面谈时进行,请其就个人家风情况作出详细介绍,并当面填写《干部家风建设承诺书》,系统了解干部在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孝敬父母、生活作风、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家庭生活表现。光听干部及家人介绍还不行,从今年开始,烟台市又在“两谈一诺”的基础上,增加“两进”内容,走进干部配偶工作单位,走进干部居住地社区,通过多方谈话继续印证了解干部家风情况。

  为了更准确地掌握干部在家风方面是否存在负面情形,烟台市还专门设计制作包括“是否有宣扬参与封建迷信活动的行为”“邻里关系是否紧张”“生活作风是否端正”等8项指标在内的“反向测评表”,面向干部居住地居委会、物业公司发放,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风民意调查。

  按照规定,家风考察结果将录入干部综合研判信息库,根据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划分为“红橙黄”三个等级。对发现有倾向性、苗头性家风问题的“黄色等级”干部,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醒谈话并督促整改;对家风问题可能影响正常履职、引发一定社会负面反响的“橙色等级”干部,暂缓选拔任用程序或及时研究调整原任职岗位;对家风存在严重问题不宜提拔使用的“红色等级”干部,取消其考察对象资格并视情况给予组织处理或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

  自2018年以来,烟台市对提拔任用的552名市管干部开展了家风考察。

  威海立足本土历史文化资源,深挖其中廉政教育元素

  20余教学点筑成“清廉之路”

  记者 彭辉 通讯员 魏稷

  本报威海讯 “张玉华将军百岁人生两袖清风,他的后代谨遵遗愿,不设灵堂、不开追悼会、不用骨灰盒,仅用一块白布包裹着他的骨灰,送他魂归战斗开始的地方——文登天福山……”在威海“清廉之路”天福山红廉教育基地,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静立在张玉华夫妇树葬地前,随着讲解员的深情讲述,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立足于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威海深挖其中的廉政教育元素,将刘公岛醒廉教育基地、天福山红廉教育基地、谷牧旧居清廉家风教育基地等20余个廉政教学点连点成线,集历史教训警醒、负面案例警示、榜样先进引领、红色基因传承、清廉家风浸润、先进文化熏陶、进取精神激励等于“一路”,构建起富有鲜明特色的融合开放共享的廉政教育新机制,吸引了省内外党员干部、公职人员1.5万余人次到“清廉之路”教学点参观学习、接受教育。

  红色是“清廉之路”的鲜明底色。威海市纪委坚持把全域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深挖红色基因“孕育地”“储存库”中的纪律印记,将天福山、马石山、胶东育儿所等红廉教育基地有机串联成“路”,引导党员、干部在缅怀中传承、在开拓中弘扬。

  扎根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深挖修身立节内涵、洁己奉公思维、礼法相依精神、济世安民情怀等精髓,将文登名士馆、乳山清官廉政馆等串联,大力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引导党员、干部见贤思齐,提升素养境界,让厚重的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焕发时代活力、绽放时代光彩。同时,在打造“清廉之路”时,依托谷牧旧居精心打造清廉家风教育基地,集中展示部分威海籍优秀共产党员清廉家风故事。

  威海探索场景式、沉浸式、融合式、开放式的教育路径,深挖清廉教育内涵,潜心创作主题视频,精心编制打卡攻略,认真梳理周边风景、特色文化,详列出行参考,依托微信网络发布,为党员、干部打足“提前量”;创编大型历史舞台廉政剧《一代廉吏徐士林》,将话剧《乳娘》、电影《甲午海战》《马石山十勇士》等搬到“清廉之路”教育课堂上来,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进典型吸纳进路线,做到线上线下融合,寓廉于文、寓教于旅,以文旅融合促廉洁文化、产业发展并举。

  威海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任敬喜表示,“打造‘清廉之路’,是立足本土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廉政教育品牌的积极探索,让分散各地的廉政教育资源发挥集聚协同效应,有效推动党员、干部变‘要我受教育’为‘我要受教育’,自觉接受廉洁文化洗礼,做到警醒在路上、对照在路上、奋进在路上。”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徐茸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