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好网民·在山东正文

张景宪:退伍老兵的红色基因

2020/9/15 11:15:15   来源:中国山东网    

  张景宪,山东省菏泽市经济开发区佃户屯街道办事处张和庄社区人,现任张和庄社区党支部书记,是一位资深网民。1982年10月入伍,1985年8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1988年10月退伍,2007年10月,返乡二次创业,任张和庄社区党支部书记至今。

  张景宪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以来,做为一名退伍老兵,他传承红色基因,满腔家国情怀,历时12年,行程上万里,寄信上千封,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发帖无数个,为埋葬在张和庄烈士陵园的136位无名烈士寻亲找家,找到86位烈士姓名和家庭住址,并成功找到38位烈士家人。张景宪为无名烈士寻亲找家的事迹曾被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焦点访谈”栏目“等着我”栏目和“中央新闻”等18家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进行多次报道。新华社等众多媒体纷纷报道,在全国广为流传。他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尝试“互联网+农村社会治理”的探索,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四德”模范人物评选等活动。张和庄获得省级文明社区、菏泽市红色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张景宪本人也被评为菏泽市道德模范和感动菏泽年度人物、“中国网事·感动山东2019”年度网络人物、中国红色基因传承者荣誉称号。

  疫情无情人有情,老兵撑起一片天

  为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张和庄社区在2019年成立了退役军人服务站,本着“为兵解忧,为兵解难,为兵解困,为兵服务”的工作理念,结合“枫桥”经验,打造农村基层工作亮点。张和庄社区自1991年至今,无一上访事件和网络舆情事件。社区现有退役军人31名,在退伍老兵张景宪的带领下,疫情期间,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志愿者们积极投身疫情攻坚战,始终战斗在疫情防控前沿,为打赢疫情防控做出了贡献。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张景宪临危不乱,迅速安排部署,带领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志愿者们坚守岗位,奋战防疫一线,组织流动宣传车,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互动平台,在社区宣传疫情预防知识和劝导居民不外出,不串门,不走亲访友,奋战在入户宣传、疫情摸排、卡点值班、劝阻聚集、整治经营等疫情防控工作最前线。他的做法得到了社区居民的高度赞扬和认可,张景宪和退役军人志愿者们也在用实际行动诠释张和庄退役军人的的责任和担当,并且自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捐钱捐物更是不在话下,一幕幕暖心的爱心捐赠汇聚成一股股强大的暖流,坚定了社区居民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张景宪充分发挥了部队的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优良传统,在村民群众都闭门不敢外出时,他们始终是村落的逆行者,宣传引导,摸底排查,在大难面前,舍小家为大家,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展现出新时代农村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的风采。

  2020年,退役军人事务部首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菏泽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主要领导一行在开发区关工委领导的陪同下到张和庄退役军人服务站进行工作调研,听取张和庄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张景宪的介绍之后,首长和领导对张和庄退役服务站的工作非常满意,对退役军人在疫情期间的奉献和壮举竖起了大拇指,高度的赞扬了张和庄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志愿者们是当代最美退役军人,疫情面前彰显军人本色的勇于担当、敢于冲锋的战斗精神。

  首长对张景宪为烈士寻亲找家的壮举给予高度赞扬,并且说“时隔几十年,能帮助牺牲的烈士找到家,实在不容易!在缺少信息,缺少记载资料的战争年代,十几年来长期坚持下来,贵在难得,充分体现了退伍老兵的坚持不懈的精神,你真是菏泽红色老区的骄傲啊!”

  一段军旅情,一生军人梦,要为无名烈士寻亲找家

  2007年,张景宪响应国家号召,回农村二次创业,随后参选为张和庄社区党支部书记。2008年清明节前夕,张景宪组织党员在烈士陵园扫墓时,老党员张广银提出:“你也当过兵,也上前线打过仗,你看咱庄上这些烈士家是哪的也不知道,你能不能帮他们找找家?”就是这样不经意的一句话,加上小时候受父母影响,张景宪自幼便对烈士陵园有一种特殊的情感,烈士陵园一直是他心中的“圣殿”,以及自身军旅生涯和参战经历,使得张景宪与长眠于此的烈士们产生一种特殊的感情,他认为自己有责任为先烈们做些什么,自此在烈士墓前许下诺言,要为无名烈士寻亲找家,让英魂回归故里。

  十三年寻访,跌宕起伏终得花名册

  张景宪从本村老人、周边烈士纪念馆以及百度百科入手了解当年信息,时年80余岁的老村长王书义只记得当时埋葬烈士的情景,至于烈士是哪个部队的,姓谁名谁,则不知道。

  经过多方打听和探访,2009年,在菏泽党史专家祝厚江的帮助下,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研究和考证,张景宪最终认定这些烈士当时所属部队为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23师67团。2009年至2012年间,张景宪多次前往济南干休所、荣军医院等地寻找“老八纵”战士,均未能获取有价值的线索。

  2012年底,开发区管委会对烈士陵园进行投资改造,散葬烈士集中管理,在区民政部门、佃户屯街道及有关媒体的帮助下,2013年2月25日,一篇一老兵要为无名烈士找“家”的新闻在齐鲁晚报上刊登,菏泽退伍老兵刘浩然看到媒体报道后,前来烈士陵园祭奠,时年58岁的刘浩然,1975年参军时,所在部队就是由这支老八纵部队改编而来的。刘浩然介绍:8纵实际上是鲁中军区地方部队升格而成的,它当时抗日战争活动范围主要是在泰安、莱芜、淄博这一带。抗日战争到1947年这段时间也不长,这些烈士的籍贯应该是这一带的,当时它是抗日战争一个部队,到1947年2月,部队进行整编,它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23师67团。又经过进一步查寻,烈士生前所在的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发展到今天,就是现在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6集团军某旅”,军部在潍坊!

  2014年清明节前夕,当地政府向26军发了求证函,张景宪一行来到了潍坊,找到陆军第26集团军了解情况。部队的军史馆里,还记载着当年那场战役的情形。

  据军史馆同志介绍:1947年9月份,我们华东野战军八纵挺近到菏泽地区以后,首先参加了沙土集战役,接着又参加了土山集战役,12月份参加对菏泽市区的主攻,我华野第八纵队有136名烈士埋在了菏泽的张和庄一带。让张景宪没有想到的是,部队还找到了当年的烈士花名册。这些烈士是八纵二十三师,时年的七十七旅的前身部队。共找到94名烈士,其中有详细地址和姓名的有86名,看到烈士花名册上记录的一个个名字和籍贯,张景宪激动不已。

  电话寻访一位烈士亲属,千封信助力烈士寻亲

  拿到花名册后,张景宪决定根据花名册记载的姓名和地址,通过拨打114查号平台和网络数据查询烈士亲属,经过多次查询,最终找到了烈士张文禄的侄子张启华和张启山。据张启华介绍,张文禄是其四叔,张文禄母亲去世时给他讲,一定要找到他四叔张文禄。之后几年,张启华和张启山多次到张和庄烈士陵园祭奠。

  由于年代久远,电话寻找过于太过困难,寻找效果也不明显,再加上平日繁忙的工作,张景宪决定以书信的形式寻找。根据烈士花名册名单根据烈士花名册名单打印的85封帮烈士寻亲信件发往山东、河南、山西等十余个省市,2014年至2019年间,至少每年两次,至今共寄出千余封书信,但大部分书信却被原封退回。

  2015年,在临沂蒙阴县坦埠镇邮递员王德健的帮助下,经多方打听验证,最终村里活动中心的一位老人给出了有价值的线索。烈士龚建厚当兵时登记的姓用的是公家的“公”,登记的姓名与实际也有所出入,经多方查证,最终确定龚德营就是公建厚烈士的侄子。2019年清明节前夕,王德健和烈士亲属龚德营第一次来到张和庄烈士陵园。

  2017年3月,张景宪发往阳信县的邮件在朋友圈中迅速传播,引起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在阳信县人大副主任秘淑芳的帮助下,找到了活着的“烈士”魏元吉。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连同魏元吉在内的四位阳信县烈士成功归乡。

  自2019年8月1日,山东省网信办、山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新华社山东分社,向社会发出“让思念发光,帮英雄回家”的大型为烈士寻亲找家活动拉开了序幕,40余天,老兵张景宪与8家省内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行程8000余里,跨越三省,8个县区,截止今日,共为38为烈士找到家。在为烈士寻亲的路上,得到了烈士生前所属部队、烈士生前战友、烈士家属的大力帮助。2019年底,老兵张景宪又获得“中国网事·感动山东2019”年度网络人物及中国红色基因杰出传承者荣誉称号。 

编辑:邱忠珲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