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本网时评正文

破除网络谣言 信息公开是关键

2020/7/31 17:22:45   来源:中国山东网    

  高考过后,考生陆续进入查分、填报志愿和高考录取阶段。近日,教育、公安部门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切实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提防招录“陷阱”,谨防受骗上当。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高考作为广大考生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备受考生和家长的关注。往年这个时段,也是各类谣言和高考招生诈骗的高发期,花钱找内部关系录取、志愿填报找“专家”……不实的内容借助网络迅速传播,给社会和个人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甚至造成财产损失。

  网络的迅猛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信息传播和互动交流便利的同时,也为谣言的滋生提供了“温床”。根据对网民心态的分析,“万一是真的”、迷信黑科技、满足虚荣和贩卖焦虑成为造谣、信谣、传谣的三种典型心态。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在人人拥有麦克风的时代,谣言更容易被制造和传播,但这并不意味着谣言不可控。面对各式各样的网络谣言,除了完善相关法律,加大对造谣者的惩处力度外,权威部门还需主动发声,让信息公开透明化,用事实“击退”谣言。

  高考分数公布后,教育部门第一时间通报评卷工作组织实施情况、分数线划定情况,通报招生政策和变化点以及填报志愿有关注意事项,并提醒考生高考全部实行网上远程录取,任何人无法实现 “低分高录”“指定录取”等操作。这样,考生和家长可以从官方渠道掌握和了解招录政策和志愿填报细节,解答心中的疑惑,为屏蔽和粉碎高考谣言筑起了“防火墙”。

  此外,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2020年山东省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为考生选择山东省高等学校提供了正规名单,避免在填报志愿和选择学校时被“野鸡大学”误导。

  针对热点事件和话题及时通过权威渠道进行信息发布,可压缩谣言滋生蔓延的空间,让其在流传初期就被真相“扼杀”,从而大大降低谣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破坏力。当然,整治网络谣言,除了信息公开透明,还需要每一个人主动承担起净化网络生态环境的责任,在发布和传播消息时理性判断,避免成为谣言传播者。

  相信,国家、社会和网民联合起来,一定能够将谣言遏制,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真正让互联网造福国家和人民。(文/温伟伟)

编辑:伊帆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