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国内新闻正文

四川普格:精准帮扶惠彝乡

2020/7/14 11:05:3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钟华林 刘 畅

  产业强、教育兴、住房美……走进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新发展、新气象鼓舞人心。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到了冲刺阶段,普格县即将交上一张优秀的答卷,预计今年将退出15个贫困村,17486名贫困人口脱贫,实现贫困县摘帽。

  找准特色谋发展

  “我原本是一名普通农民,是党和国家培养我成为一名农业专家。我愿把技术知识回馈给更广袤的土地。”邹才巨是四川泸州市龙马潭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推广研究员,今年64岁的他放弃了退休后的安逸生活,于2017年来到普格县发展生姜产业,当地干部群众称他为战贫老“姜”军,产业“领头羊”。

  荞窝镇耿底村村主任王明英告诉经济日报记者,邹才巨帮扶荞窝镇发展了800多亩生姜,他自己种植的100亩生姜,亩产达3000多斤。从选种、挖沟、培土再到排水,王明英学到这些种植技术后带领耿底村村民从零学起,成为了村里的种姜致富带头人。

  从荞窝镇“起家”,到2019年年末,普格县已有6个乡镇种植生姜1200亩,或务工或自己种姜,越来越多农户从产业发展中受益。提起邹才巨,当地村民赞不绝口,“姜,还是老的辣!”

  邹才巨说,高原气候特征加上富硒土壤是普格县发展农业的“天赋”。近年来,普格县充分利用自然优势,紧抓特色产业发展,仅2019年就投入产业扶贫项目资金1.19亿元用于建设中药材、魔芋、食用菌等22个生产基地,新建“1+X”林业生态产业基地2万亩,嫁接桑树143万株,种植蔬菜5.2万亩、中药材1935亩,当地正在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大格局。

  产业布局离不开龙头企业带动。2013年3月份,四川朴素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夏尚有带领员工来到特尔果乡洛脚俄补村,计划投资2100万元建设特尔果现代田园综合体。2019年,综合体按照“公司+村集体专合社+贫困户”模式,投资550余万元,试种优质果桑、脆桃等果树100余亩,建成1000平方米养鸡场和500平方米高山黑猪养殖基地,养殖高山黑乌鸡5000只、中华蜂100箱。“2019年,洛脚俄补村村集体经济实现收入5万元,17户贫困户土地流转收入6.76万元,近40名工人到综合体打工,支出工资50万元左右。”夏尚有说。

  “过去洛脚俄补村是只产土豆和玉米的山村,如今通过改变产业结构,种养结合,今年即可按期脱贫,随着果树陆续挂果,致富奔小康也指日可待。”洛脚俄补村第一书记刘明告诉记者。

  种得好,养得好,更要卖得好。为了帮助普格县的农产品找到销路,4月30日,大凉山(普格)优质农产品展销中心在泸州市龙马潭区正式开业,苦荞茶、燕麦、蜂蜜等优质、绿色、健康的农产品深受市民青睐,仅开业当天,展销中心就销售农产品48万余元。

  图① 6月15日,在普格县特尔果乡洛脚俄补村,当地的彝族同胞正在领取由政府无偿提供的扶贫鸡苗。 杨尚威摄(中经视觉)

  扶贫扶智两不误

  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为了让教育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普格县近年来狠抓教育扶贫,建立健全教育扶贫制度体系。在确保“一个都不少”控辍保学工作目标的基础上,该县共计投入10.3亿元,全面推进学校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累计改扩建校舍368个,全县中小学教学仪器配齐率达100%。对越来越多的凉山娃来说,上学是一件快乐的、有意义的事,上学使他们养成了好习惯,增长了见识。

  “我现在已经养成了隔两三天就要洗一次澡的习惯,学校里的浴室既干净又方便,老师和奶奶都夸我爱干净。”今年8岁的阿热尔呷就读的普格县五道箐乡中心校建于2012年。在学校没有浴室时,200多名住校生只有周末回家才能洗澡,由于没有养成洗澡的习惯,不少孩子即便周末回家也不洗澡。今年4月份,投资15万元新建的“共青浴室”正式投用后,老师善于引导,孩子们积极配合,从勤洗澡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大家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阿热尔呷的奶奶现在不会坐在地上吃饭了。”五道箐乡中心校校长胡正华说,通过孩子带动,更多彝族家长认识到讲卫生问题,大家都愿意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对勤劳整洁的认同度越来越高,这就是“小手拉大手”的成效。

  目前,泸州市龙马潭区在普格县5所学校修建了浴室,为2500余名师生解决了洗澡问题。另外,44台直饮水机已在普格14所学校安装完毕,能为9000余名师生解决安全饮水问题。

  螺髻山镇黄草坪村小学校自从安上了自动加温的安全直饮水机后,孩子们慢慢改变了喝生水的习惯。学校校长米色日哈说:“过去孩子们喝生水的习惯很不好,肚子老疼,本来我们一直在提倡喝热水,但是没条件,自从安了饮水机以后,大家的饮水习惯就规范了。”

  普格县还有一支“云端上的雏鹰足球队”,这是2019年3月份由泸州市龙马潭区8名援彝干部在螺髻山镇铁道兵希望学校组织成立的。在援彝干部和学校师生共同努力下,螺髻山镇铁道兵希望学校足球队从无到有,逐步壮大,仅用两个月时间就成为唯一一支打入凉山州足球比赛前八强的乡镇足球队。2019年10月份,球队赴龙马潭区和多所小学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交流,孩子们走出大凉山,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对足球的热爱和学习热情。

  “交流回来以后,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学校获评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现在我们正谋划成立一个以选拔足球人才为目的的龙马足球精英班,人才选拔范围也扩展到整个普格县的中小学。”螺髻山镇铁道兵希望学校足球队教练林伦容说。

  近3年来,普格县加快健全教育扶贫制度体系,已落实经费2亿余元,确保11.9万余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三免一补”惠民政策;落实经费8400余万元,确保12.2万余名学生享受营养改善计划;落实经费1200万元,累计为7500名高中学生免除学费、教科书费,提供助学金……缩差距、补短板,越来越多孩子享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从修建浴室、安装饮水机,再到组建足球队,优质教育培养了孩子们的兴趣,让快乐学习成为现实。

  图② 普格县螺髻山镇子热村幼教点内,彝族小朋友正在操场上做游戏。 杨尚威摄(中经视觉)

  彝家新寨拔地起

  一栋栋整修一新的校舍,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彝家民居见证了普格脱贫攻坚的成效。

  “云端上的美丽彝寨”,这是当地干部群众对哈力洛乡四甘日村新村聚居点——龙马新村最贴切的称谓。在海拔2700米的聚居点,57套宽敞明亮的新房外就是整洁笔直的道路,近300名居住在这里的村民共同维护着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看书、上网、跳坝坝舞……功能完备的活动中心是大家茶余饭后最爱去的地方。靠着“查尔瓦”编织、蜜蜂养殖、外出务工,村民们早在2017年年末就已经脱贫。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村民阿都此贵一家5口住在龙马新村6号一栋13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里。“沙发、茶几、电视、冰箱,家里什么都不缺,生活就跟城里人一样。”阿都此贵说,政府为了鼓励大家自力更生创造美好生活,搬家时便约定按一定比例补贴大家购买家具家电,他一共收到了3000多元补贴。

  2018年年末,阿都此贵参加了村里组织的建筑工种技能培训,2019年年初就在普格县工地找到了工作,务工年收入4万多元。“住龙马新村就要有龙马精神,这是我2017年年底搬进新家时对自己说的话,多干多得、早干先得,只要肯干,机会多得很。”阿都此贵说。

  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荞窝镇云盘山村株木树集中安置点的85户村民不仅在去年初搬进了新家,还在政府合理规划下实现了就近务工,既有了收入又照顾了家庭。

  这85套崭新的小楼房配套完善了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房前屋后还为大伙预留了0.1亩小菜园,群众根据自我意愿种果树或种蔬菜,四季都有收获。为了方便大家就近务工,当地政府在安置点周边利用涉农整合资金发展了翠冠梨80亩,25亩鱼塘改造建设正在加快推进。眼下,占地600余亩、投资2亿元的大型养猪场正在建设当中,村民们通过打工、入股、土地流转等方式参与到了产业发展中。

  为了让贫困群众能住上安全、干净、配套齐全的新房子,去年普格县全力推进安全住房建设工作,建成彝家新寨3977户,实现9566人易地扶贫搬迁、东西部扶贫协作危房改造444户。今年,普格县还将完成2592户非建档立卡特殊困难户安全住房建设,确保安全住房惠及每一户每一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钟华林 刘 畅) 

编辑:焦竞赛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