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国内新闻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刘晓静:讲好“黄河故事” 打造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高地

2020/5/25 11:18:46   来源:海外网    
微信图片_20200524000459_副本.jpg

  2020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民革中央委员、民革山东省委会副主委刘晓静关注黄河文化,为讲好“黄河故事” 打造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高地提出有力建议。

  刘晓静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发言说,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对于延续中华民族的历史文脉、对于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对于打牢文化强国的坚实根基有重要意义。

  黄河流域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子》、《史记》等经典著作。在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水利建筑、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多方面,黄河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最深厚的基础构成。从《将进酒》《凉州词》到《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和文化强国建设的现实基础。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既是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促进黄河事业和谐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山东省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战略任务。勤劳淳朴的山东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黄河岸边,在黄河流经的九省(自治区)中,山东既是经济大省,又是文化大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责无旁贷。

  刘晓静认为,山东省地处黄河的最下游和出海口,不能被动接受黄河上中游保护、治理的结果,应当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以“大黄河”的工作视野,承担起项目牵头、工作带头的作用。山东应以更加充分的担当和更加宽广的胸怀,勇当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主力军和引领者,以更加扎实的举措推动黄河文化的繁荣发展。

  刘晓静关注黄河文化,提出以下建议:

  以“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为主线,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创造条件。建议以治河、惠民、生态互促共赢为导向,统筹推进国家战略实施与滩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使沿黄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强,保护、治理和发展黄河带来实惠的体验度更高,奠定更充分的民意和物质基础,调动起沿黄各地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黄河文化保护和利用、传承和创新的密切结合,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统筹发展。

  以沿黄生态文化带建设为抓手,推进黄河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议加强重大问题研究,精心谋划、科学编制沿黄高质量发展规划,全面推进黄河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黄河文化资源数据库,将黄河沿线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和文化集中展示,规划建设一批文化旅游名城和标志性文化景观,扶植一批沿岸城市产业重点项目和知名品牌,打造独具齐鲁特色、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生态旅游带和黄河故道文化风情体验区。

  以深入挖掘研究黄河文化为基础,讲好“黄河故事”。黄河故事讲述和承载的是民族精神。建议深化黄河文化的研究,深入梳理和挖掘黄河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当代价值,加强黄河文化、齐鲁文化、海洋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的研究,持续开展“黄河故事”的挖掘整理和传播转化,展示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要以发展文化新业态为重点,整合资源,开发视听娱乐、演艺观赏、竞技游艺等可体验的文化产品。

  以机制建设为保障,健全完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工作体系。为保证黄河文化的整体性、完整性、系统性,建议设立由山东省牵头、沿黄九省区参与的全流域黄河文化研究及协调机构,突出黄河大保护、大治理。同时,在山东省内建立、完善黄河文化建设协同工作机制,推动政府、企业、社会等共同开发建设黄河文化的多方联动,全方位加强对黄河文化建设的统筹协调,主动担当作为,把“黄河故事”讲得更精彩、更生动,打造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高地。(张川)

编辑:张敏敏    责任编辑:徐茸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