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正文

从濒临破产到五百强企业 潍柴如何做到20年收入增长380倍

2019/12/6 16:53:23   来源:中国网财经    

  中国网财经12月6日讯(记者 畅帅帅)“10万台!”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柴)品牌管理部部长王跃军告诉中国网财经记者,这个数量是潍柴12月要冲刺的发动机业务的产销量。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媒体行持续进行中,采访团走进潍柴工厂,了解潍柴的自主创新之路,探析潍柴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濒临破产到迈向世界五百强

  成立于1946年的老国企潍柴,从20年前的濒临破产到而今成为千亿级企业,迈向世界500强。现在,作为一家跨领域、跨行业经营的国际化公司,潍柴在全球拥有动力系统、商用车、工程机械、智能物流、豪华游艇、金融与服务六大业务板块。

  据介绍,潍柴在全球打造了协同并进的产业布局,沿着“丝绸之路”,一路向西,将资本之轮驶向欧美地区,通过欧洲并购“三部曲”和北美“二重奏”,法国博杜安、意大利法拉帝、德国凯傲、林德液压,美国PSI和德马泰克进入潍柴大家庭。

  “近20年,潍柴走完了许多国际公司百年积累跨越的道路,创造了销售收入增长380倍、年均复合增长率37%的‘潍柴速度’和‘潍柴奇迹’,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排头兵,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87位、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第2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网财经记者。

  在潍柴二号工厂,工人师傅们正在紧锣密鼓的工作当中,车间一侧的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月度目标、当日工作量及进度。这里是享誉行业的“蓝擎”发动机的制造车间。2005年,国内首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大功率发动机“蓝擎”在潍柴诞生,彻底终结了中国重卡长期依赖“外国心”的历史,开启了自主创新的“中国动力时代”。

  潍柴成功的秘诀:工匠精神+创新引领

  “李森喷油器及高压接头自动压装单元”“夏学军气缸盖主螺栓自动拧紧单元”……记者看到,同浪潮集团一样,这里以员工名字命名的技术革新设备随处可见。据介绍,从年产千台到20万台,从战略新品到主打产品,从新兴业务到中流砥柱,“蓝擎”制造基地累计产出高端发动机百万台,为中国重型商用车注入强劲动力。

  所谓工匠精神,除了不怕艰难,勇于创新,更重要的是将传承。在探访中,记者采访了潍柴装备技术服务公司模具钳工、山东省首席技师、潍柴十大工匠之一的王世杰。他用充满方言味道的普通话告诉记者:“如何才能高质量发展,我理解就是将把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我的经验、技巧传承下去,让年轻一代能够把工作做好。”

  虽然王世杰的话简单朴实,但他的成就可非同一般。资料显示,由王世杰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已完成创新攻关项目125项,获得山东省职工创新成果2项、潍柴创新成果20项、专利6项,创造效益1729万元。其中电主轴自主维修项目打破了外资技术垄断,填补了行业国内空白,获山东省创新项目一等奖。

  潍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据介绍,潍柴拥有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商用汽车动力系统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商用汽车及工程机械新能源动力系统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等国家级研发平台,设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研究基地,建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在中国潍坊、上海、西安、重庆、扬州等地建立研发中心,并在美国、德国、日本设立前沿技术创新中心,搭建起了全球协同研发平台,确保企业技术水平始终紧跟世界前沿。

  发力新能源 助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

  能源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走出去的重要驱动力,新能源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据悉,今年以来,山东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建立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库。首批公布的450个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中,高端装备项目87个,占比近20%,已开工68个,开工率78%;项目总投资1311亿元,2018年计划完成254亿元。其中,潍柴集团500亿元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新能源创新正在加速推进中。

  11月24日下午,济南市氢能源燃料电池公交车交付及示范运行开通仪式在历城区唐冶公交枢纽举行。该批车搭载的潍柴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动力系统已顺利通过高低温、可靠性和耐久性验证,最大续航里程350km以上,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是潍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项目阶段性成果,也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又一重大成果。

  中国网财经记者还了解到,截至目前,在潍柴的助力下,山东省已建有3座撬装式加氢站、1座固定式加氢站,在潍坊、聊城、济宁、济南设立公交运营专线7条,投放氢燃料电池公交车100多辆,成为全球氢燃料公交线路最密集区域之一。

  70多年来,潍柴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打造了持续成长的千亿级集团,走出了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潍柴通过创新全球研发体系,实现了技术共享、全球研发、协同生产,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标杆。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徐茸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