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铁道博物馆中,存放着一台较为完整的往复步进式凸版冲压式印刷机,中国最早的硬板客票就是由它印刷的。
20世纪20年代,这台印刷机由德国格贝尔公司生产制造,由票筒、票道、正面印版以及背面印版等部位构成。
在中国铁道出版社印刷厂保存着一台类似的印票机,至今仍可印出硬纸板客票,我们可从这台机器上窥见那台近百岁高龄的机器是怎样运作的:一张张未经过印刷的车票纸由车票筒放入后,经过票门传送至正版位下方,此时正面印版印下压印刷出火车票正面。印刷完正面的车票继续被传送至翻票轮,车票由正面被翻页至背面朝上,再由反面票道传送到背面印版印刷底版和号码。
这台印刷机曾见证中华民族的屈辱与磨难,也曾经历中国的沧桑巨变。
抗日战争时期,机器原存放地衡阳印刷厂被日军所占。40年代初,为提高印刷量,日本人将原来的手动印刷改为了电动传动,至今被改造的电机依旧保存完整。
新中国成立后,这台机器重回人民手中,在中国铁道出版社印刷厂的前身——铁道部印刷厂为新中国人民的出行继续服务。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逐步推广使用计算机售票,自此,使用了近七十年的硬板印票机停止了运作。如今,电子客票的出现使得铁路客票从“有”变为“无”。这是铁路与科技融合发展,高质量服务旅客的生动实践。截至2018年底,在全国900余个车站旅客可刷二代身份证直接进出车站,无需再打印实体车票进站乘车。
铁路车票由硬板票、红色软纸票、纸质磁票到二代身份证和直接可刷人脸验证的过程正是铁路车票从“有”到“无”的蜕变,更是铁路科技不断进步、时代不断发展的最好证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