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国内新闻正文

关于高考,他大笔一挥,删掉了这4个字

2019/9/11 8:21:55   来源:新华社    

  “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是什么体验?”新华社联合知乎发起的“问答70年”活动中,网友给出了1600多种不同的答案。

  最触动小编的,是这样一个回答。

  2018年12月,我在国博参观“改革开放40周年展”时拍下了这张照片。这是1977年时任教育部长的刘西尧给邓小平的来信,以及邓的回复。

  当时感触最深的是邓小平在批示中写下的这段文字:“北京最好中学的高中毕业生只有初中一年级水平(特别是数学),所以至少要80%的大学生在社会上招聘,才能保证质量。”

  1977年9月,他问刘西尧:今年就恢复高考还来得及吗?刘西尧说,推迟招生,还来得及,最多晚一点。邓小平听了,当场拍板:“既然今年还有时间,那就坚决改嘛。”

  此前拟定的招生办法为:“自愿报考,单位同意,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小平同志大笔一挥,把“单位同意”这条划掉。

  从此,历史的大门被缓缓推开。

  回看这一路,耳边不时回响起二舅公的话:

  “你们赶上了好时代,要珍惜。”

  1977年,全国高考录取率仅为5%,但伴随着改革开放,这一代大学生中,许多人都成为了各领域的栋梁,他们实现了个人梦想,也为国家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知识改变了一代青年的命运,而他们也改变了中国。

  其实,如果把改革开放比作一部气势宏大的交响曲,那么“恢复高考”可以算作前奏之一。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讲述了当下三个家庭面对高考的故事,有网友说:“这部剧的真实,让你能从每一个细节里看到自己的影子”。从某种意义而言,时至今日,高考依旧是中国教育最大的热点,其折射的社会变迁、投射出的千万个家庭在生活中不同的景观,都在佐证着中国发展和教育的关系。

  据统计,2019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031万(不含高职扩招补报名人数)。今天,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厮杀声已渐远。但别忘记40多年前,有这样一个历史细节: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一个老人如何按下快进键。

  上面这张图片,可能是对他这个历史性决策的最好纪念。

编辑:孙岩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