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社会新闻正文

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的教育新图景

2019/9/7 16:50:48   来源:光明网     作者:张璋 曾震宇 张瑜

  从泽当镇城区驱车向南7公里,便是以“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闻名遐迩的克松社区,西藏的第一个教学点便在此建立。近30年,克松社区培养了481名高校毕业生,“家有文化人”是村里老人们引以为傲的话题。

  克松村民扎西老人已经82岁了。1959年之前,扎西家里世代为奴,“我8岁起给农奴主干活,迟到了就要挨皮鞭,连病都不敢生,更不要提念书。”扎西说。据资料记载,1959年民主改革时,克松村59户302人中识字的只有2人。

  1960年,克松村办起了第一家小学,随之开展了“变朗生(家奴)为书生”的扫盲工作。“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即便学校建起来了,村民们也没有让孩子念书的意识,孩子们到了七八岁就开始帮大人放牧。”村党支部书记边巴次仁回忆道。

  1985年开始,西藏自治区农牧民子女在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还享受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15年免费教育政策不断完善、学前双语教育全面普及、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深入推进让克松社区孩子们的教育得到了有力保障。

  记者们走进克松社区致富带头人达瓦的家时,老人正坐在小院的草坪上给小孙女辅导功课,一派天伦之乐的悠然景象。

  “现在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达瓦对记者说。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达瓦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一手把三个儿女拉扯大,达瓦在孩子们的教育上花了近20多万元。据了解,达瓦的三个儿女中有两个考上了大学,小女儿2015年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工作。

  在克松村,与达瓦想法一致的村民比比皆是。“我们村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已经达到了100%。” 边巴次仁书记自豪地告诉记者。就业红利让克松社区村民真正实现了从“有学上”到“爱上学”的观念转变。“大家都抢着把孩子往学校里送,念了书才好就业嘛!”边巴次仁书记说。

  最新数据显示,克松社区242户872人中有223名学生。知识改变命运。除了义务教育外,克松社区还实施了“双业”工程及“万人技能培训计划” ,开展城乡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扶持小微和初创企业发展。2018年,克松社区外出务工人员达320人,村民们依靠运输业、农牧业及外出务工实现年人均收入19735.5元。

  “村里不仅建了农家书屋,还有电影放映室、信息资源共享室,我们的环境真是越来越好了!”边巴次仁书记感慨道。

编辑:伊帆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