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国际新闻正文

全人类的未来亟需深化合作并着眼长远

2019/4/24 18:09:10   来源:新华网    

  对于地球上70多亿人口中的大多数而言,国际机构是遥远的,似乎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毫不相干。实则不然,国际机构的存在至关重要,与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它们塑造了国际体系,如国际贸易规则,这将帮助世界上每天生活费不足20元人民币的30多亿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2015年,世界各国首脑一致通过了极具变革性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全球的共同繁荣及其可持续性指明路径。然而,2030年议程的执行需要我们的金融系统作出根本性转变,并着重发展其可持续性。全球金融结构必须保证贸易和资本能够稳定地、可持续地跨境流动,从而能够为诸如建设弹性基础设施、帮助各国建立健全的财务基础等必要投资提供资金。同时,该结构应兼具抵御冲击的能力;且当冲击来临时,能够对此迅速作出反应。

  我们迄今已取得一些进展。联合国与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在内的其他相关国际机构共同完成了一份关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筹资的评估报告》。报告指出,私营部门对于可持续融资的兴趣正在增加。投资者逐渐意识到企业应对环境和社会风险的方式会对其财务执行情况造成影响。可持续发展也越来越多地被纳入公共预算和发展合作。然而,这些进展依旧远远没有达到所需的规模及必要的速度。以实现2030年议程中的普及教育为例,仅仅是全球最贫困国家,年度教育支出就需要翻3倍。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融资缺口仍旧达数千亿美元。

  在如今这个互联的世界里,我们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已无法有赖于各国独自解决。国际社会必须加强集体行动,而非从多边体系中退却。我们可以看到,国际贸易就对经济增长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只要我们携手合作,就能共同实现增进全人类福祉的伟大事业。

  “一带一路”倡议为各国通过合作共同寻求繁荣发展新路径起到了示范作用。在该倡议下所开展的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将极大促进亚洲与欧洲的互联互通,并进一步扩大亚洲与非洲和南美洲的联系。该倡议为国家间开展深度合作、落实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重要机遇。

  实现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消除贫困、减少不平等以及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政府、私营部门以及民间团体以长期视角同心协力。但是现实并不乐观,大多数私人资本市场都偏好短期导向,以展示季度利润向企业高管施加压力。一个越来越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环境将催生出更多的短期行为。经济前景的不明朗会进一步导致私营企业对长期投资项目犹豫不决。在财务不稳定时期,家庭通常也只关注其直接需求。

  如若“一带一路”倡议能够秉持长期视角,它将能在多边框架内帮助探索建立长期、稳定和可持续的融资,以走在抵制短期行为的最前沿。

  保障私人和公共激励机制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一致、以及更好地衡量投资和政策对可持续性的影响,可进一步推动全球的协同努力。与其他中等收入国家的情况类似,中国私人金融市场的规模和重要性都在逐渐增加。假如这些市场将作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利器、而不为短视投机所用,相应的政策必须精心地规划。例如,政府可以为环境污染成本等外部性定价,确保投资的真实成本被认可和考虑在内。

  要求企业对社会和环境问题进行更有意义的作为亦可助一臂之力。2017年,一项毕马威在49个国家和地区范围内对近5000家公司的调查指出,75%的公司现已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60%的公司在财务申报中披露了一些可持续性相关信息。这些努力值得我们进一步的肯定和鼓励,以便为将来商定一些国际公认的可持续性申报标准打下基础。同时,为促进长期投资,各国可以支持在其股票市场建立相关指数,覆盖那些有可持续商业实践的公司。

  中国也在为推动绿色金融理念开辟道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12年制定的《绿色信贷指引》为气候友好型项目的贷款起到了推动作用,引领相关标准的制定。不仅如此,中国也为绿色债券的发行作出了表率。中国及其他国家的实践经验可以通过联合国等国际平台分享,以寻求协同增效和加强政策框架。

  当前,强有力的全球合作迫在眉睫。由于世界某些地区对全球化的抵制,多边体系正经受严峻考验。“一带一路”这样的倡议能够、而且应该展示全球合作的积极力量。唯有合作,才可以帮助重塑国家和国际金融体系、与可持续发展保持一致。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将无法实现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地球的未来也将岌岌可危。(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副秘书长刘振民) 

编辑:邱忠珲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