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社会新闻正文

中国通过贫困专项计划进入“双一流”高校学子比例约10%

2018/11/25 8:17: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1月24日电 (记者 马海燕)记者从24日在北京举行的2018年新时代中国教育公平与学生发展论坛上了解到,中国“双一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高校共计140所,高考招生人数占全国招生总量的比例约为4.7%。通过专项计划进入“双一流”高校的人数为3.7万人左右,约占所有“双一流”高校招生总数的10%左右。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立国当日在论坛上做了题为《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到发展平等——专项计划在促进教育公平中的作用分析》的报告。

  中国从2012年实施农村和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包括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三项,由部属高校和省属重点大学向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学生投放专门的招生指标,以此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比例,增加他们获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

  李立国认为,以专项招生计划为代表的倾斜性招生政策目标应是控制和降低代际影响的程度,促进社会流动,防止“寒门难出贵子”现象的出现。为了防止专项计划招生集中于部分“超级中学”,下一步可以家庭年均收入和学习所在地教育水平来确定资助人群,从而将人群定位精准化。

  他说,随着2020年中国全面脱贫任务的完成,无论是“国家专项”还是“高校专项”都应着眼于精准人群定位,而不是用农村地区、贫困地区这样的区域定位,以使倾斜性招生政策更具针对性。

  具体而言,就是以家庭年收入和所就读学校的教育水平作为衡量标准来锁定资助对象,使政策人群的覆盖面从农村扩展到城市,从贫困地区扩展到所有地区。

  李立国建议,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三大专项计划可进一步整合,逐步走向制度设计、招生规则与人才选拔的统一。特别是实施“国家专项”“高校专项”的高校由中央部属高校扩展到省属高校,一方面可扩大高校覆盖面,减轻部分高校招生压力,同时也可增加专项指标,扩大省属高校的招生名额,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从数量公平向质量公平的转变。

编辑:胡立荣    责任编辑:徐茸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