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全国山东快书汇演正文

阴军让“山东韵律”能够一直传承下去

2018/8/13 15:25:34   来源:中国山东网    

  “当里个当,当里个当,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有多少人对《水浒》的了解是从山东快书的《武松打虎》开始的呢?而就是这样的“当里个当”的节奏,也成为我们山东人的韵律,响彻了中华大地。作为仅剩的30种山东民间曲艺形式,如何能够传承下去,如何能够在时代的发展中跟上节奏?一直是很多人在思考的问题。2006年5月20日,山东快书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获得者、山东快书高派传人的阴军对这个问题不但有思考,还进行了各种尝试,他把山东快书带进了校园,带上了飞机……近日,他又在甸柳三居打造了“全国首家山东快书社区”。他说,“我收了这么多学生,能培养出一个成材的,那我不赔不赚,要是培养出两个,我就是赚到了。”在采访中,阴军多次提到,山东快书是山东的文化名片,希望能够一直传承下去。

  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不指望他们都做好,但是可以扩大影响

  “天就怕浮云地怕荒,人就怕痨病物怕伤……”10月21日是个阴雨连绵的周末,但这丝毫不影响热情的山东快书爱好者从四面八方汇集到甸柳第三社区,笑声、欢语声和鸳鸯板的叮当响声从社区活动室传出来,大家跟随阴军与山东人自己的传统文化来了一次酣畅的“碰撞”。这是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办事处第三居委会联合阴军创办山东快书艺术培训班的第一堂课,也是他们努力打造的具有全国特色山东快书社区的开始。

  作为“全国首家山东快书社区”,甸柳三居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在宣传和招募过程中更是不遗余力,咨询者和报名者范围扩大至德州、东营、北京等地,报名者中有快书零基础的兴趣爱好者,也有曲艺从业人员慕名而来,年龄上至70余岁的老者,下至6岁的儿童,学员中不乏有夫妻、祖孙、父子、母女等,他们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快书学习中来。

  除了把快书带进社区,近年来阴军还把快书带进了学校,他在济南市段店小学、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和济南大学等都开设了山东快书相关课程,有普及课,有选修课,甚至在有些学校还可以修得两个学分。阴军在教学中亲力亲为,根据自身经验,针对不同的群体,以唱快书、教韵律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山东快书。

  此外,他最近正在与中国孔子基金会商讨,让山东快书进入孔子基金会在全国的近千个孔子学堂,阴军说:“孔子思想与山东快书结合起来进课堂,我感觉沾光了,我得尽快创作几个表现孔子思想的山东快书作品。”虽然山东快书是发源于山东,利用山东方言的一种曲艺形式,但是阴军丝毫不担心外省的人听不懂,他介绍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盛行山东快书,这一点他在福建、云南演出时就能感受到,观众很多,而且都很喜欢山东快书这种艺术形式。

  这样大范围地教授山东快书,可能出不了几个优秀的快书演员,但是阴军觉得这样有几个好处,“第一是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山东快书,有更多的群众基础。一个人来学,就可能会影响一家人来关注并喜欢山东快书,100个人就是100个家庭,这样的数量很庞大啊。第二,我教100个学生,如果能培养一个山东快书演员,我就不亏,如果能培养出两个来,我就赚了。”

  他坦言,希望山东快书能够继续发展并且辉煌下去,我们这一代人不行,还有下一代人。传承应该放开心胸,不断去占领、渗透,不放过一切可以宣传的机会。

  只要保留山东快书的主体,其他的都可以尝试,让这种艺术形式更多融入时代

  山东快书是起源于山东省的地方传统曲艺形式,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有些时候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带给我们的文化享受,而想要在传统中寻找一些时代的印记。如何让“非遗不遗”,也是阴军所研究的一个课题。

  阴军告诉记者,山东快书虽然起源于山东,但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风靡全国,如果将来我们听不到了,或者只能在影像资料中听到,真的是一种悲哀。小文化要融入大家庭,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山东快书也要与时俱进。他认为,这就像一个家庭的装修,只要房屋的主体不动,承重墙不动,其他如何设计都是可以的。山东快书也是,山东方言、鸳鸯板和韵律、节奏是山东快书的承重墙,只要这些东西不发生改变,我们可以尝试去把一些时代的东西加进去。为此,阴军也做了很多尝试。

  阴军曾经在山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主持一档民生故事栏目《快书故事》,尝试用山东快书播新闻故事,也曾经在山东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配合电视剧连续剧《武松》用山东快书讲解武松的故事,而且观众反响很好。为了让更多人听懂山东快书,他把山东快书中的方言词语改成普通话,用山东话的发音说普通话的台词,这样做既保留了山东快书原有的韵味,又不影响艺术的传播。

  另外,针对前段时间有人擅自打开飞机紧急出口影响飞行安全的事件,山东航空还邀请阴军以山东快书的形式,通过抠像合成技术,将实拍和特效融合,拍摄了“快书版紧急出口安全专题片”,放在山航的飞机上播放,传达安全乘机注意事项。一位山东省曲艺界权威人士戏称,“山东快书真的是‘能’得上了天了。”

  除此之外,阴军还曾经把舞蹈、音乐、动漫与山东快书结合起来,甚至拍摄过快书TV,来增强山东快书的时代感,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不感觉它已经落伍了、只能生存于故纸堆中。阴军告诉记者,山东快书是听觉和视觉的艺术,想要传承下去,就不能脱离时代。任何事情都是变则通,如果我们固步 自封,那么真的不利于艺术的发展。

  传承和创新得到业界承认,被称作“今天的山东快书”

  山东快书以说唱为主,伴奏乐器为两块相同的铜板。语言节奏性强,唱词基本上是七字句的韵文,穿插一些过口白、夹白或较长的说白。语言明快风趣,朗朗上口。情节生动,表情动作夸张,节奏较快,长于演说英雄人物除暴安良的武打故事。表演上讲究“手、眼、身、步”及“包袱”“扣子”的运用。山东快书以说武松见长,有人曾经这样形容这门艺术:“一个人说一部书形成的一个曲种,这在汉民族也是第一个。”山东快书说传奇故事,而阴军学艺的过程也是非常富有传奇意味的。上世纪80年代初,他去当时的济南百货大楼买东西,无意间发现了一副铜板,当时他差一分钱不能买。在回家拿钱的过程中,路上摔了一跤捡到了一分钱,于是就拥有了生命中第一副铜板,也开始辗转学习山东快书。这一学就是30多年,把自己毕生的心血都投入到了这份艺术中去。

  阴军对山东快书的传承和创新也得到相关人士的认可,一位山东省曲艺界权威人士表示,阴军的山东快书表演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具备这个时代的特点,即它是“今天的山东快书”,“他说的就算是《武松打虎》,也是今天的《武松打虎》——其中一句现代的词语都没有,但是它依然给人感觉是‘活在今天’的山东快书艺术。应该说,这极不容易。”

  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非遗所所长郭学东告诉记者,阴军对于山东快书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自觉的。因为他酷爱这门艺术,把自己的一腔热情都献给了山东快书,并且把传承做到了实处。他在各个领域,利用所有能够利用的条件来传播山东快书。目前,已经把山东快书带进了社区、部队、学校,而且效果相当不错,已经有学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说起来,文化需要有高峰有高原,大师很难得,一个时代有一个就不容易了,更重要的是普及。阴军把山东快书的普及做到了非遗工作者的前头,虽然他自己还不是非遗传承人,但是做的事情有些甚至已经超过了专业人士,非常不容易。 

编辑:李傲然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