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本网时评正文

成效打折的扶贫项目少了啥?

2018/7/25 17:30:25   来源:中国山东网     作者:刘厚廷

  近日,媒体曝出扶贫工作中搞“花拳绣腿”典型案例:在国家级贫困县四川达州宣汉县,去年底竣工的冒尖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共建有新房29幢,但入住村民仅6户。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建起新房,本来是一件绝好的事,可是花了那么多钱,新建的安置房却大量空置,着实让人不解。(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年7月24日)

  通俗地讲,“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行之有效的扶贫措施之一,是一项惠民工程,主要是将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恶劣且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农村贫苦地区的人搬迁到新村或城镇,从根本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生存和发展环境,实现脱贫致富。宣汉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成功建造,能够看出当地在扶贫工作中的努力,的确是干了件好事,但易地扶贫搬迁是否成功,不仅要看房子有没有盖起来,还要看贫困户有没有搬进去,在这点上却显得有点尴尬了。

  拥有一套安全适用的房子,是中国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追求和梦想,房子建好只需要“拎包入住”,大家却不愿意了,这种反常的现象必然有其缘由。“安置点周边土地已有归属,无地可种,无事可做,生活也无保障,不得不返回原址,安置房也因此大量空置。”从当地村民的话中不难看出,在“吃得饱”和“住得好”中,贫困群众不得已选择了前者。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吃得饱”和“住得好”成为“鱼和熊掌”的呢?笔者认为,没有做好前期调研是关键。

  易地扶贫搬迁不单是一项建设工程,它涉及安置住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搬迁群众就业创业、社区管理、文化传承等诸多方面。搬迁户本就有故土难离的情结,若加上搬出去还“养不活”自己,谁愿意去住?规划选址作为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重要基础,就是要在建设前通过调研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充分尊重搬迁群众的意愿,实现搬迁地“绝对安全、适宜居住、利于发展”的要求。在调研方面,宣汉县显然做的不够,这直接影响到脱贫攻坚的成效,使之大打折扣。

  不难看出,该县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对于“看得到、住不了”的安置房,更多的感受是无奈,大家还是很感激扶贫政策为他们带来的新改变,甚至愿意在收到相关部门通知时,入住安置点“配合检查”,住几天后离开。但其实,这件好事本可以做得更好,只需在开工前开展好调研和查勘,让搬迁户代表全程参与,就能让贫困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暴增,而不只是沦为看着好看的“迎检工程”。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不断深入,脱贫质量和减贫效果越发成为关注的焦点。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新建的安置房空置,只是成效打折的扶贫项目的一个缩影。修建安置房缺了关键的调研过程,致使70岁的村民为了住进去,每天要在山路上耗时4.5小时,单程10公里,这哪里只是缺了调研,而是少了站在群众角度真干实干之心。(文/刘厚廷)

编辑:王翼莉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