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缅怀先烈 慎终追远——2018网络中国节•清明正文

生态安葬文明祭扫 让清明节更“清明”

2018/4/4 19:26:21   来源:中国山东网     作者:马文文 徐从芬

  中国山东网4月4日讯(记者 马文文 徐从芬)清明节到来,今年济南的大街小巷突然少了许多卖烧纸祭物的摊点。不经意间发现人们缅怀故人、寄托哀思、祭扫陵墓的方式正在随着城市的文明进步悄然改变。与之相呼应的是,民政部门常态的宣传引导下,文明祭扫、生态安葬正从过去的无人问津到渐入人心。

  现象:绿色祭扫渐入人心 济南市场鲜花走俏

  说到绿色文明祭扫,这几年清明节,鲜花销量的走俏验证了这一理念在市民中的认可。记者在济南市历下区一家花店看到,白菊花、康乃馨、黄菊花等鲜花被店主拜访在显眼位置。据花店老板介绍,清明祭扫选择黄、白菊花的市民比较多,最近几年,康乃馨、百合等花语带有感恩意义的鲜花,也开始被市民接受和使用。

  “之前家人去扫墓都是买纸钱,这几年长辈们的观念都在转变了,今年决定用鲜花替代这些燃烧物,也一样能表达对亲人的缅怀之情。”市民刘女士表示。

  记者了解到,清明节期间各殡葬服务单位将通过发放文明低碳祭扫倡议书,以“鲜花换纸钱”、“时空信箱”、“思念墙”等祭扫方式,主动为群众文明低碳祭扫创造便利条件。建议市民错峰祭扫、错时祭扫,提前或延后祭扫。避开清明节期间每天上午的集中时段,采用公交、共享自行车等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倡导市民通过为故人种植一棵树、献上一束鲜花、制作一个网页、朗读一篇祭文、向后人讲述先人抚育之恩等祭扫新形式,将祭拜先人的传统习俗用更加低碳、环保、健康、文明的形式进行表达。

  “用这些行为表达追思,形式简约但不简单,用这种文明方式来缅怀先人、寄托哀思,非常值得称赞。”市民们纷纷称赞。

  政策:生态安葬奖补最高达4000元

  随着土地的日益减少,人类对土地的需求量也在扩大,山东省每年平均火化尸体近60万具,约占全国火化总量的十分之一,传统的墓地安葬方式,日益凸显占用土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弊端。尤其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耕地问题越来越严峻的当下,节地生态安葬显得更加迫切。

  近年来,社会逐渐倡导生态安葬占地面积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具有环保、节能和成本低等特点的安葬方式,推行生态安葬是能够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让生命回归自然,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倡导更多市民选择生态安葬方式,在山东济南、青岛、泰安、东营、烟台、威海、日照、济宁等市对选择骨灰撒散、海葬、树葬等节地生态安葬的逝者家属进行节地生态安葬奖补。

  记者了解到,从2018年1月1日开始,济南市加大对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力度,对骨灰撒散或骨灰海葬、河葬的,奖补4000元;对使用可降解骨灰容器或骨灰直接入土不留标志的,奖补3000元;对骨灰深埋不留坟头的奖补2000元。

  专家:从无人问津到逐渐接受 生态葬渐升温

  “济南自2012年开始宣传引导生态安葬工作以来,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慢慢接受这种殡葬方式,参加的人数也逐年增多,报名海葬的人数由最初的20多人到2016年已经达到70多人,去年100个名额都全报满了。”济南是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清明节将至,现在各大殡仪馆前去咨询生态葬的人比以前多了很多,其中既有老人,也有年轻人,这说明人们的殡葬观念还是在慢慢变化的。虽然选择的人数还是比较少,但这也是一种进步。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告诉记者,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不断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不管是土葬还是火葬,都不是唯一的选择,现在有鲜花葬、草坪葬、树葬、海葬等文明、环保、低碳的方式处理骨灰,实现土地资源合理使用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推行节地生态葬的同时,也要设计好葬式葬法。如向纪念碑敬献花篮、宣读公祭祭文、家属代表致辞、放飞平安鸽、家属向纪念碑敬献鲜花等等,这些活动内容隆重而雅致,具体而洁净。在满足了人们思念逝者的意愿之后,相信接受节地生态葬的人会越来越多。

  丧葬产业:互联网智能陵园正在兴起

  在我国的殡葬习俗中,慎终追远作为殡葬观念的核心,形成了中国繁琐的殡葬仪礼和风俗。在此前,中国人往往在殡葬服务上都很舍得花钱。多数人认为尽孝是每个中国子女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父母的身后事也应当由子女全权负责。许多好面子的人在父母死后一定要将葬礼搞得风风光光,以显示自己的“尽孝之心”。高价墓地,殡葬市场乱象层出,不断上涨的墓地价格让人们感叹“死不起”。与实物等量制作的成堆纸扎在过去基本是标配。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传统殡葬造成的大量人力物力浪费,各行各业都互联网化了,如今,“互联网+”战略与殡葬行业也逐渐结合,比如:完全虚拟的网络扫墓、网上献花,还有现在的很多寺庙塔式陵园用的摄像头视频等等。互联网大屏幕的集体祭祀广场、家庭式祭祀的VIP视频祭祀室、可以建到村里面的互联网孝德祠堂、还有可以在地球任何一个角落使用的远程祭祀的手机移动端APP。

  结语: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入土为安”寄托了对故人的无限哀思。近年来,殡葬市场乱象层出,加之土地资源紧缺问题凸显,节地生态安葬,作为一种新型的丧葬方式,既是对绿色发展的考量,也是对“厚养薄葬”的孝义回归。清明祭祀,向逝者墓前献上一束鲜花,深深地鞠上一躬,用这种清洁、文明的祭扫方式表达生者的哀思和敬意,对于逝者也是更好的纪念和安慰,同时,也让清明节回归清洁、文明。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