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新动能 新发展 新作为——山东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战略正文

提升传统产业改造形成新动能

2018/2/9 16:35:19   来源:大众日报    

  “老树发新芽”、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是新旧动能转换需要做好的重要文章。《方案》提出,加强技术改造和模式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装备技术水平,形成支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做强高端化工产业

  传统产业是山东的家底。2016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5万亿元,居全国第二,其中70%是传统产业。化工是我省工业中仅次于轻工的第二大产业,也是亟待新旧动能转换的产业。根据《方案》,我省要做强高端化工产业。

  《方案》提出,加大化工产业技术创新、优化整合力度,加强园区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循环化改造,实现近零排放,推动绿色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上下游全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加快推动化工企业进入园区集聚发展,支持在符合条件的重点石化园区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优化发展新型煤化工和精细盐化工,推动传统化工转型。

    打造现代高效农业

  农业是解决人们吃饭穿衣的基础产业,也是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绿水青山的基础产业。农业的新旧动能转换意义重大,也潜力巨大。根据《方案》,我省要打造现代高效农业。

  《方案》提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探索路径。

  加快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和种养业良种工程,巩固山东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地位,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定制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业态,建设农村电商、云农场、冷链物流等支撑体系,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同时,落实食品安全战略,加大对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示范效应,带动提升内销农产品质量。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环境影响小,文化产业既可直接贡献经济增长,又能提升其他产业的发展质量。我省丰厚的文化底蕴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着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缺乏市场活力、科技含量不够高等问题。让文化产业迸发活力,可为我省新旧动能转换提供重要动力。根据《方案》,我省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方案》提出,建立文化走向世界新平台新机制,增强文化自信和软实力。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深度融合,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加快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弘扬墨子文化创新精神和鲁班文化工匠精神,传承创新齐鲁文化,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支持创建建筑设计创新平台、时尚服装设计创新创业平台等,鼓励创建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影视文化消费先行体验区。

    打造精品旅游产业

  为顺应大众旅游时代消费升级新趋势,旅游业也需要脱胎换骨,提升改造形成新动能。根据《方案》,我省要打造精品旅游产业。

  《方案》提出,创新旅游发展机制,推动旅游业与农业、工业、教育、文化、体育、城乡建设以及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扩大高质量、个性化旅游精品供给,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支持低空飞行、旅游演艺、生态休闲、康体健身等旅游新业态项目建设,支持青岛等城市开展邮轮旅游。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加强旅游市场综合整治,严厉打击旅游失信行为,全面提升“好客山东”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提升现代金融服务

  目前,我省的融资方式以传统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发展相对滞后。天使投资、风险资本、股权基金、私募等发展缓慢,难以满足新动能相关产业的资金需求。根据《方案》,我省要提升现代金融服务。

  《方案》提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快发展普惠金融,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深入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支持按程序开展普惠金融改革,探索完善区域普惠金融服务体系。鼓励符合条件的国内外金融机构在试验区设立分支机构。拓宽股票、债券、私募股权等直接融资渠道,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同时,支持青岛加快建设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培育发展财富产品专业市场。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支持济南开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改革创新、烟台开展基金管理服务专项改革创新。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开展现代保险服务创新试点、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和债券市场产品创新。强化金融交易市场、金融综合经营、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监管,积极发挥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资产处置工作中的作用,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

编辑:李傲然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