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讯 (记者 伊帆) 叶雕,又称剪叶,取材秋季成熟的自然落叶,经手工在落叶上精雕细琢,成就精美的图案。它以树叶为载体,借助树叶的形状、纹理、筋脉,经纯手工在落叶上精雕细琢,一笔一刀,精美的图案便跃然而上,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1月26日,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外国友人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来到位于济南领秀城的叶雕非遗工作室,三位分别来自俄罗斯、多米尼克、巴斯斯坦的外国友人亲手用刻刀在小小的树叶上体验了叶雕的古老技艺,使经历了四季风雨的叶片开始了新的艺术生命。

一叶剪清秋,巧夺天工的叶雕技艺比起以纸为材的民间剪纸,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是个新鲜事物。其实,这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济南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叶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都婉莉告诉记者,司马迁在《史记》卷,第三十九“晋世家第九”中,记载了成王“前桐封弟”之事,说的是成王把梧桐叶剪成玉圭的样子,送给弟弟叔虞,作为封侯的凭证。在关中地区,民间流传“汉妃抱娃门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的歌谣。

制作叶雕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包括采集、储存、选叶、清洗、构图、刻制、定型、阴干、防腐、吊干、装裱等十几道工序。走完这一整套程序,一般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
十几年前,早已有剪纸功底的都婉莉发现了叶雕这种艺术形式,这勾起了她小时候自己和树叶之间的情愫,慢慢的走上了叶雕的艺术道路。一开始,都婉莉制作的是单色叶雕,随着自己的不断创作,慢慢发展为变色叶雕和拼色叶雕。这些叶雕的艺术形式充分彰显了大自然的神韵和独特魅力,使叶雕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都婉莉说,自己的艺术创作由兴趣而生,也是由兴趣而坚持。她并非科班毕业也未曾拜师学艺,在叶雕的道路上一边创作一边探索,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创新的热情是她的动力。希望济南叶雕能够继续传承发展下去。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