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领航新征程正文

【领航新征程】城中村变身“环山氧吧”街头绿地

2017/12/20 13:27:14   来源:京江晚报    

  曾经闭塞在江苏省镇江市郊大禹山余脉的向家门城中村,多年来村民生活设施简陋不便,村庄面貌也难与周边城市环境协调。今年4月起,应用生态修复、留住乡愁的理念,向家门城中村改造与焦山路建设“打包”实施。本月起,一个环山而建的3万平方米街头绿地出现在市民面前。

  向家门街头绿地,有别于“绿地+广场”的常见样式。这片开阔的绿地背倚绵延的丘陵坡体山势,景观则由生物滤池、卵石滩、蓄水池等海绵设施,以及连廊、健身步道、锻炼器材等组成。广场地面是绛红、明黄、靛蓝等色块拼成的透水混凝土,颜色风格明快跳跃;近在咫尺的京岘山余脉上,原生林木自然生长,透出一派野趣天成的风味。

  “80后”向阳带头搬离向家门

  生活如换一个新天地

  《镇江市地名录》中记载的向家门,是“清乾隆年间,向姓由河南迁此定居”的一个自然村落。记者寻访到的原向家门19号居民向阳,就是这支向姓的后人。

  “80后”向阳出生在向家门。“这里一直是一个很封闭的村庄,搬迁前共53户村民。家家户户住在山坡上,不仅取水不便,也没有泄洪通道,生活设施非常落后。”他说。

  伴随城市化的发展,向家门周边环境逐渐发生变化。桃花山庄、盛达新村、花园新村、米山人家等小区建成并形成规模。2013年,米山雅居地块征用了向家门大部分耕地,向家门失地农民靠出租房屋或开荒种田维生。随后,花山路拓宽、焦山路建设……向家门成了一个破旧的村落“孤岛”。

  背靠山体、蚊虫较多;房屋年久失修,大多成了危房;由于没有下水设施,村里的小河塘污染严重;每逢下大雨时,山体频频滑坡。向家门已经不适宜居住。根据年度城建计划,2016年,向家门实施了整体搬迁,向阳一家带头搬离。53户村民的置换房源为米山雅居、象山花园、九华山庄的现房。住在设施齐备的楼房里,村民的生活起居像是换了一番天地。

  今年12月,听说向家门街头绿地建好了,“原住民”们都回来看新鲜、找回忆。50多岁的向志松不住地感慨,变化实在是太大了,这崭新的路面走上去挺舒服的。老人们则惊喜地发现,以前的水渠渠口被保留下来。87岁的郭素芳还记得,这道水渠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建的,当时村里稻田灌溉、生活用水都靠“翻水”。现在留下这个水渠旧址,算是给向家门的人们留了个念想。

  “80后”石杨驻场精细化施工

  留住自然生态和乡愁

  向家门街头绿地工程今年4月开工,由镇江城建产业集团委托市干道办实施。巧的是,项目负责人之一的石杨也是名“80后”。

  基于对自然风貌的尊重和保护,向家门街头绿地很好地“借”用了三面山景;经过机械刷坡和植物固化,将山林景观与绿地广场接合过渡。据介绍,在经历了一二十年的大拆大建之后,城市建设已经步入“精美镇江”时代。用工匠精神精细化施工,凸显一地一貌的自然个性化景观,成为全新的建设理念。

  在功能设施上,向家门街头绿地是一个可进行“在线”水处理的“海绵”系统。石杨告诉记者,广场里建了一座泵房,用于收集焦山路自南而来雨水管道中的雨水;雨水经泵站提升至广场内的生物滤池,过滤净化后进入园区溪流,最后溢流至卵石滩。

  街头绿地内主路采用聚氨酯透水混凝土面层,均为绛红色原色原石,舒适度、平整性、耐久性均优于普通透水混凝土。另有4座拱桥、2个凉亭,亭桥连廊相接;此外,木纹饰面的垃圾箱,LED单侧方形直纹的庭院式路灯,66个品种、700多株乔灌木有机分布在街头绿地中,开阔的绿地系统改善了这里的小气候,在整体风格上显出现代园林的人文设计感。

  记者了解到,向家门原住民口中的“水渠”有些来历。据记载,原红旗村自然小组二至八组因四面环山,又离长江较远,严重缺水。1961年,政府在红旗一组长江支流水口架设水渠抽水,提供给各组村民用于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彻底解决了群众用水难的问题。该渠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停止使用。石杨表示,为了纪念水渠的历史贡献,让历史文化得以传承,特在此次向家门街头绿地工程建设中予以保留,让人们在游憩休闲中感知触碰历史的印记。(翟进)

编辑:李悦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