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本网时评正文

该接受“学前教育”的不只是孩子

2017/11/14 15:53:32   来源:中国山东网     作者:宋明月

  最近发生的一些恶性事件曝光,让学龄前儿童的权益保护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在震惊、痛心、愤怒之后,也开始冷静的思考,如何找到学龄前儿童权益保护问题的治本之道?(中国青年报,11月13日)

  从胎教、早教到幼教,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已经形成了一条清晰的产业链。在中国家长的理念中,教育要抓早抓小,孩子的“起跑线”越是往前,以后的竞争优势就会越明显。但如今的学前教育则更像是家长之间、辅导机构之间的竞争。

  当前,学前教育市场竞争激烈,各类辅导机构为了争夺资源也是绞尽脑汁,像双语教学、奥数培训、能力拓展、智力开发等等“噱头”,吸引了不少家长的目光,“心甘情愿”掏腰包的比比皆是。各种所谓“先进育儿理念”充斥眼球,但事实上,要想在主管部门注册教育辅导机构,获得办学许可并非易事。我国对教育辅导机构办学条件、资质认证都有着严格的要求,登记注册的门槛和办学的要求都很高。

  然而,现存所谓的一些学前教育辅导机构,相当一部分不具备办学资质,有的甚至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这类机构往往以文化、科技等名义进行工商注册,外表穿着“文化公司”“科技公司”的“马甲”,但实则上仍然是教育辅导机构,这也是目前监管存在的盲区。这些打造公司旗号的教育辅导机构,游离在教育部门的监管之外,加之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并无教学管理职权,让这类机构在教学和经营上有了监管的“空子”可钻。

  教育多元化是不可逆转的,学龄前儿童教育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可以丰富这一阶段的教育资源供给,对于孩子成长是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无论哪种教育都应当符合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学前教育不是培训辅导班,在幼龄阶段强行灌输所谓奥数、双语,无异于拔苗助长。科学的学龄前教育,一般不会轻易让学龄前儿童过早接触未来的教学内容,而是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学前教育更不是“看管教育”,当下,有不少的辅导机构,为了便于管理而减少或停止任何带有所谓风险性的活动,有的甚至为了管理孩子而“大打出手”,这种忽视孩子成长天性,扼杀孩子好奇心、想象力,甚至伤害孩子的教育方式,更无助于孩子健康成长。同时,当前的学前教育辅导机构,除了存在办学条件参差不齐的问题外,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是良莠不齐。

  学前教育是每一个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初阶段,保证“起跑线”的公平意味着人生起点的公平,对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和意义。每一个孩子都应当接受公平的学前教育,但事实上,面对这些问题,各位家长、辅导机构、相关从业人员乃至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都应当接受“学前教育”的再教育,重新认识“学前教育”的意义,理解“学前教育”的本质,审视“学习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具体的措施解决问题。

  解决学龄前儿童教育的问题,关键在于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则在于健全法治,通过完善学前教育立法,从法律层面保证儿童接受公平的教育权利。同时,各级政府应当加大对普惠性公立幼儿园建设的力度,合理调配资源,满足儿童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引导学前教育回归本质。教育主管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学前教育行业予以规范,加强动态监管,对相关从业人员,无论是教师还是工作人员,都应当依法加强监管,凡参与从事学前教育的,都应当加强技能培训和职业精神指导,保证持证上岗。同时,应当依法打击学前教育辅导机构虚假宣传、损害儿童合法权益等违法行为,净化学龄前儿童教育市场,决不能让其游走在监管之外。

  这场学前教育风波,给每一个参与学前教育的,都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但无论怎样,今后都不能让这样的“教育”再次上演。(文/宋明月)

编辑:王翼莉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