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正文

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闭幕 国内外200余学者“百家争鸣”

2017/9/21 22:41:24   来源:中国山东网     作者:周玉森

  中国山东网9月21日讯 (记者 周玉森 摄影 杨云雷) 9月21日晚,为期两天的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在山东曲阜闭幕。两天时间里,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学者围绕着“儒家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发表了精彩的报告演说。大会闭幕式上,由台湾学者、著名儒学家林安梧所做的大会总结演讲,则更加系统提炼了本次大会发表的最新儒学发展研究成果。以下为林安梧的大会总结主要内容:

  一、创造性诠释与理论创新

  北京大学杜维明把儒家诠释为一种“精神人文主义”,认为作为一种综合而整全的人文主义, 它结合了人类经验所共有的四个维度:自我、社群、自然、天道:自我指个人的身体、心知、灵觉和神明的融会贯通;社群指个人与社群之间健康的互动;自然指人类与自然之间持久的和谐;天道指人心与天道的相辅相成。

  清华大学陈来认为,郭店楚简《六德》是孔子第一代弟子子贡、子游氏所为,它同时具有早期德行论和角色伦理的特点;从文化继承的角度说,德性伦理因其普遍化性格,比较容易处理其继承的问题,而角色伦理中与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特殊性相联结的成分,在现代人的继承时就必须加以明确扬弃。

  美国夏威夷大学成中英从康德的上帝意识谈到孔子的天道意识,由此对人类公共理性的建立作了富有启发意义的探索。

  华东师范大学陈卫平认为,儒学之“道”具有这两方面的意义,即宇宙和人生两个领域相融合的普遍原理之道和将真善美集于一身的价值理想之道;由此表现了哲学的自觉和个性;儒学之“道”这两方面意义,围绕“性与天道”而展开。

  复旦大学杨泽波认为,在“儒家生生伦理学”系统中,内觉先于智性,只有内觉才能成为这门学说可靠的逻辑起点;所谓内觉简单说就是在伦理学范围内人的一种自我觉知能力,通过内觉我可以觉知到自己正在思考“我应该如何成就道德”这个问题。

  韩国成均馆大学金圣基通过对易道发现之基本原理加以阐述,指出易经哲学源起于「普遍观察」与「直觉体 悟」的两方向;人已经成为变化现象之综合作用以及其律则化的主体;人在探索宇宙万物变化现象中先把握宇宙原理,而后再与人道世界结合。

  山东大学林安梧认为从“血缘性纵贯轴”到“人际性互动轴”的转化与发展,“内圣外王”的结构调整为“外王──内圣”,相应的是由君子儒学,而开启了一崭新的公民儒学的历程。

  中山大学黎红雷提出企业儒学,它将儒家的治国理念转化为现代企业的治理哲学,以儒学之道驾御现代管理科学之术,不但解决了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问题,而且为儒学在当代的复兴拓展了新的领域。

  山东大学黄玉顺提出国民政治儒学,认为儒家政治哲学有三大历史形态:王国政治儒学→帝国政治儒学→国民政治儒学;国民政治儒学的基本内涵是:国民所有;国民所治;国民所享。

  华东师范大学方旭东提出“分析的儒学”,认为儒学的基本价值(大经大法)是“仁”,仁有“生生”、“一体”义;由“生生”义,可以响应“气候伦理”并超越之;由“一体”义,可以解释当代的共享经济。

  二、儒家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英国剑桥大学大卫·普里斯特兰(David Priestland)认为社会主义广义上讲是政治意识形态,其强调平等,这是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儒学强调大公无私、天下大公、克己,通过重新复兴儒家思想可以消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不平等和腐败现象。

  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汪荣祖先生认为,今日中国和平崛起,正可以儒家王道精神为理论;一带一路一旦实现既定的目标,真可为全世界增加乐利与和平,可说是王道精神的具体落实;王道才能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人类共同的命运做出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张立文认以儒家智慧为底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圆融,使中国方案、中国声音为世界人民所认同、所点赞,登上世界多边外交舞台,是话语自信性的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现实界的诸多冲突、战乱、恐怖威胁,提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宗旨的化解之大道,展示了天下的和合力。

  中国艺术研究院刘梦溪认为,六经的价值论理是中国文化贡献给人类的普世价值,这些价值理念的精神旨归,是使人成为健全的人,使群体成为和谐的群体,使家成为有亲有爱有敬的和睦的家,使国家成为讲信修睦、怀柔远人的文明礼义之邦。

  中共中央党校乔清举认为,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和谐”的价值观为核心,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为国际交往准则,以不同文明的平等包容、相互借鉴和学习为基础,逐步打破民族国家的限制,建立民主正义的国际秩序,形成全球经济与政治、文化与文明、命运与生命共同体,从而实现人类永久和平愿景,将是中华文明对于人类文明史的伟大贡献。

  荷兰莱顿大学凯南格(PralayKanungo)认为儒家提出的“和”需要重新哲学化并积极应对关于自由、权利、不平等、压迫、暴力和冲突等问题的新挑战,带来和谐、和平。这不只是中国和亚洲的繁荣,对整个世界都有重要意义。

  伊朗学者阿雷扎(Alireza Khoshrou)认为当中国领导人相信儒学是其全球软实力战略的元素时,中国需要为它的外交战略明确软实力在其中的角色,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国软实力已经影响了中国的外交政策。

  美国南印第安纳大学特伦特·康格斯(Trent Engbers):从“强调仁和礼作为社会责任的起点”、“以恕观支撑西方的利他主义”、“消解五伦的等级诠释”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儒家思想对非营利组织在中国兴起与管理的影响,认为儒家思想的复兴会更大程度上促进公益活动的发展。

  俄罗斯欧洲研究所马良文认为要满足全球新兴社区这个概念的要求,需要在其他的两个重要观念背景下进行评估:公共性和相似性或共享,这些概念的融合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基础,而且它可以作为基于协同原理的一种新的全球化秩序的基础。

[1][2] 
编辑:李悦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