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环保执法时曾遭遇的种种尴尬,淄博市张店区环保局的一位工作人员感触颇深:“环保执法到企业门口,叫门门不开,喊人人不应。暴力抗法也常有,有不法者甚至放恶狗恐吓。”
环保执法遭遇的不仅是尴尬,更多的是困难,执法取证难、现场处置难、强制执行难……这位工作人员说,有时明明在线监测到企业的环保数据造假行为,但企业就是不开门,给企业销毁证据提供了时间。
据介绍,一些环境污染案件,以前都是先行政立案处罚,再移交到公安机关。但由于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导致很多案件在办案环节中发生证据灭失、侦破被动、丧失有效时机等情况,打击环境犯罪也常功亏一篑。
对此,山东省环保厅与省公安厅协商合作,探索建立和完善环保公安联勤联动执法工作机制,携手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让环保执法长出了“利齿”。“这项工作机制率先在淄博市落地生根。”淄博市公安局直属分局局长韦国华介绍,从2011年起,淄博市环保局与公安局协调成立了联动执法领导小组,并逐步建立完善了风险评估、应急联动等一系列运作协调机制,同时与检察院、法院建立提前介入、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强大司法后盾。
截至目前,淄博全市共抓获污染环境犯罪嫌疑人816名,判决218名,行政拘留环境违法人员198名。“刑责治污倒逼不少企业主动购买环保设备,并且进行技术改造。”韦国华说。
仅2016年,环保部门移送案件591起,公安机关查处污染环境案件1291起。“以前光知道会罚票子,现在还要蹲号子。”这已成为山东对破坏环境后果的新共识。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