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山东新闻正文

章丘铁匠父子执着“铁艺梦”让“章丘铁匠”走向世界

2017/6/22 17:16:05   来源:中国山东网     作者:刘自锐

铁匠父子有了艺术梦想

执着追求决定让“章丘铁匠”走向世界

  中国山东网6月22日讯 (记者 刘自锐 通讯员 曲晓明 赵敏)  相公庄是章丘铁匠的发源地,素有“铁匠之乡”的美誉。而今,手工铁匠越来越少,熟悉铁匠文化的人也越来越少, 2014年,“章丘铁匠”入选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在相公庄街道河庄村鑫圣铁匠铺,有这么两代铁匠,就正传承着古老的技艺,建筑着崭新的梦想。这些年来,父亲牛祺圣带着儿子牛大伟打遍大村小巷,纵横相公庄街道沿岸数十里,“牛氏铁匠”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铁匠父子有了艺术梦想

  “叮铛……叮铛……”寻着清脆的捶打声,5月19日一大早,记者来到了牛祺圣的家中。一进门,只见牛祺圣手拿小锤,儿子牛大伟手拿大锤,小锤敲一下大锤接着跟上,父子俩正你一锤我一锤地认真敲打着。牛祺圣家中整洁干净,虽物品不多,但陈列的大多都是父子俩的“大作“。有南瓜,有“章丘大葱,有葫芦,还有一盆盛开的富贵牡丹。今年71岁的牛祺圣看到记者非常地热情,带我们来到了走廊的一幅展板前,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张张牛师傅与他的作品的合影。说起他的创作之路,牛师傅侃侃而谈。

  据牛祺圣介绍,他家里祖辈打铁,到他这里已经是七八代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他们打造的农具日益减少,正在逐渐向铁匠手工艺品转型。他的儿子牛大伟儿子从17岁跟父亲学习打铁,他也学着父亲打些农具,但对于打铁他有更高、更新的梦想。牛大伟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研究铁匠工艺上,把细腻的艺术元素揉进了粗犷硬朗的打铁技术。大伟的作品件件精美精致,他的梦想是要把传统的铁匠工艺升华至艺术殿堂。于是在经过一番思索和考察后,牛大伟在父亲牛祺圣的帮助下成功打出铁磨、铁水井、铁碾子,打的铁牡丹更是栩栩如生。区博物馆也定制了“章丘大葱”、收藏了铁磨、铁水井等特色工艺品。2012—2015年期间先后吸引了三名清华大学的学生慕名前来定制铁制工艺品,2014年,中央电视台《传承》、《金篇》栏目组更是找到了牛祺圣,在他的家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拍摄。

  一对“壁虎”开启艺术之路

  由传统农具向工艺品的升级开启了父子俩的艺术品创作之路。那是在2000年,当时第一个作品就是“壁虎”。牛祺圣回忆说,“之所以创作这一对壁虎,是烟台大学一个学生当时打听着找到我,打开笔记本电脑问我能制作出图片上这种工艺品吗,我一看这不就是一对壁虎么,太简单了,平日里经常见。于是他走后用了不到两个小时我就制作出来了”。这一创作成为了牛祺圣父子的艺术品的开端。从此,牛祺圣利用闲暇时光,没事就多观察,多留意身边有实用价值的物件,他想利用打铁这项技术将身边一些老物件制作出来,留住童年的回忆,同时也能记录历史。一天,牛祺圣突发奇想不妨制作一个“碾子”,因为他小时候每天都会用石磨和碾子来推粮食。因为“碾子”已被博物馆收藏,所以牛祺圣拿出了照片给记者详细地介绍着。“你看,这是‘裹子’,因为真实的碾子上它就是木制的,所以我在制作过程中格外突出了它的纹路,让它看起来跟真实的碾子上的裹子是一样的”。记者仔细一看,果不其然,就连整个碾盘下面的石头纹路都非常的清晰,一看上去,给人感觉跟真的一模一样。

  执着追求决定让“章丘铁匠”走向世界

  如果说那对“壁虎”是牛祺圣艺术品开端的话,那这个“碾子”就为牛祺圣父子的艺术之路起到了充分的铺垫作用。牛祺圣说,因为两个作品收到了四面八方领导和朋友的关注和夸赞,他更有信心去制作出更好的更优秀的作品,真正凸显“章丘铁匠”技艺,让“章丘铁匠”闻名远扬。

  “莫言能通过写小说而获奖,达芬奇能通过画《蒙娜丽莎》而被世人称赞,为什么我们不能通过创作一个铁工艺品而让章丘铁匠走向世界呢?”牛祺圣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于是他决定创作一幅大作,那就是象征富贵,有国花之称的“牡丹”。为了让他手中的“牡丹”更惟妙惟肖,牛祺圣父子亲自去买来牡丹花,仔细观察,认真对比,从构思到创作用了将近2年的时间将一件完美的工艺品“牡丹”展现在世人眼前。牛祺圣说,“你们别看是一盆牡丹花,里面包含了10几种知识呢,必须熟知牡丹的花、茎、叶的特点,包括每条纹路、每根茎的弯曲度都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就会失去牡丹本身的灵性。”记者被眼前的“牡丹”所震撼,真的就连每片叶子上的纹路都那么清晰可见,这充分显示出了父子俩对铁工艺的深爱和执着。

  牛祺圣心灵手巧爱钻研,儿子牛大伟也不断摸索创新。牛大伟空闲时间就在网上宣传章丘铁匠,利用网络推广自己的品牌。渐渐地,“大伟铁艺”在网上也有了一定得影响力,前不久,“章丘铁匠”还成功入选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牛大伟憧憬着,将来他一定会把日渐式微的章丘铁匠发扬光大,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让“章丘铁匠”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编辑:李悦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