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一带一路·合作共赢正文

一带一路推动全球能源互联互通

2017/6/19 13:33:07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郑石溪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承建的巴西美丽山特高压直流送出工程一期项目伊斯特雷都换流站施工现场。(国家电网公司供图)

  6月16日,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国际电工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新能源发展与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100多位来自中、德、美、俄等国政府机构、电力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代表出席。60多人分别在主旨演讲、两场高层对话和三个平行主题分论坛上发言。思想交流碰撞之后,很多代表发现大家有着相似的观点,认为只有通过国际合作,开展能源互联互通建设,才能推动新能源领域的跨越式发展。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加速能源互联互通提供了有效平台。

  互联互通有助于实现能源供需的有效对接

  加快新能源发展、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趋势。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国际电工委员会副主席舒印彪在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作为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年来在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全球减排作出了突出贡献。2016年底中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为1.5亿千瓦和0.8亿千瓦,均居世界第一。同时,大力压减煤炭、煤电产能,在交通运输、工商业、居民生活等领域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油,2016—2017年退出煤炭产能4.4亿吨以上,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为新能源发展腾出空间。

  德国西门子公司董事会成员塞德里克·奈柯在发言中提请代表注意一个特别的日子:今年的4月21日。在这一天,英国自工业革命以来首次没有使用一度火电。他认为,从1882年英国建成世界第一座燃煤电厂,到如今开始退出火电,标志着传统的化石能源时代迎来转折,新一轮能源结构变革正在到来。

  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如系统安全性、远距离输送、技术经济性问题等。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总经理安斯加尔·欣茨用“同舟共济”来形容各国在能源转型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他对本报记者表示,新能源的生产是高度柔性、去中心化的过程,跨地域的特点使得国与国之间合作的重要性凸显。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能源生产地和消费地的对接,最有效地利用和传输能源。中国提出互联互通的国际合作倡议恰逢其时。

  单靠一国之力很难完成新能源领域的重大突破

  舒印彪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指出,新能源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合作,一些重大的技术突破难以实现,单靠一国之力也很难完成。国家电网公司的国际合作表现在4方面:首先是同众多国家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密切合作,比如国家电网公司欧洲研究院就设在德国柏林,合作伙伴包括弗兰霍夫研究院、柏林工业大学、德国电网公司、西门子等,研究领域涉及新能源并网与消纳、储能技术及材料、电动汽车充电等。其次国家电网公司与6个国家进行了资产方面的合作,运行良好。三是坚持技术标准和装备走出去,通过工程总承包等方式,实现合同金额300多亿美元。四是重视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合作。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还与德国能源署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与葡萄牙国家能源网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旨在开展政策、技术等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共同推进新能源发展。

  葡萄牙科学技术及高等教育部部长曼纽尔·埃托尔认为,能源领域的互联互通相当于打造一条“能源丝绸之路”,目前迫切需要在科研和技术方面进行大量持续投入,这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原动力。

  中国已成为国际能源合作领域的积极贡献者

  很多与会者在发言或接受记者采访时,赞赏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积极贡献和“一带一路”倡议推动能源互联互通的意义。

  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官员赫尔坦·托尔斯滕说,德中都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能源转型不仅有助于减少碳排放,而且能带来就业机会、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可再生能源在中国的并网规模比德国高6倍,“中国是一个新能源大国,我们很高兴和中国一起领跑世界新能源的发展”。

  国际电工委员会秘书长兼首席执行官弗朗斯·弗雷斯维克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高度评价中国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的作用。据介绍,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近年来在国际电工委员会发起成立5个技术委员会并承担秘书处工作,立项编制国际标准39项,覆盖新能源并网、智能电网、特高压输电、电动汽车充换电等新兴领域。弗雷斯维克说,这些成绩表明中国已成为国际能源合作领域的积极贡献者,对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中国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司长向海平表示,中国将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加强与周边国家在能源基础设施方面的互联互通,推动跨境能源通道建设,共享区域能源资源和能源收益,提升区域发展和能源服务水平。

  塞德里克·奈柯表示自己认真学习了中国的“十三五”规划,关注中国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承诺。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将帮助很多发展中国家实现电力“蛙跳式”发展,直接进入最新一代的电网建设。“中国担负起国际责任,将和国际社会共同确保全球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这令人振奋。”

编辑:李悦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