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社会新闻正文

中国大山深处“修脚村”的“征途”与“前路”

2017/5/26 10:56: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来到板厂村五组的时候,74岁的龚忠润和81岁的张绍林正坐在院子里聊天,两位老人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了五六年。

  板厂村位于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高桥镇,地处秦巴山区,全村561户中,目前有几乎一半仍住在交通不便的深山之中。

  院子相邻的龚忠润和张绍林就住在这大山深处。两位都是儿女外出务工的留守老人。

  虽然家中都通了电,但两位老人还是愿意按照几十年来养成的习惯生活。记者看到,龚忠润和张绍林还在用柴禾烧火、吊罐煮饭。81岁的张绍林患有风湿病,走路不便。对于她来说,简单的家务已经是极限。相比之下,稍稍年轻几岁的龚忠润身体还硬朗,平时除了干一点儿农活外,还要照看留守在家的孙子、孙女。

  这样的情况,在板厂村乃至整个紫阳县并不少见。由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几乎没有工业,在脱贫的“征途”上,外出务工是当地年轻人增加收入的第一选择。

  “只靠种地,富不起来。”这是村支书金顶鑫常向记者说的话。山上虽然物产丰富,但农作物产量难以与平原地区相比。由于少有平缓的土地,村民的耕地几乎全部在山坡上。这也意味着,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在板厂村无法实行,种地只能沿用古老的耕作方式。

  板厂村自上世纪90年代起已出现大量外出务工人员。此前曾外出打工多年的村委会主任张高政告诉记者,自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始在外务工,给人开过车,也下过煤矿。“当时我们出去打工,一般都是下煤矿,要不就是到南方的小工厂里做工。”

  近几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板厂村外出打工的村民开始向服务行业发展。“煤矿不景气了,南方一些小工厂也没有订单了。我们现在就兴起了一个新产业——修脚。”驻村干部左帝迁坦言,修脚产业是邻村铁佛村带动起来的。

  十几年前,铁佛村村民郑远元开办修脚公司。“他那个公司发展起来以后对我们这里带动也挺大,有的人也出去干这一行,挣了钱之后回来盖了房子、买了车。”

  起初,村里人觉得“给别人洗脚”这行“不太光彩”。不过随着大家看到开修脚店的人“衣锦还乡”,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进入这一行业。

  左帝迁说,如今板厂村在外从事修脚行业的人大概能占到外出务工人数的90%。在村干部看来,这个行业是一条脱贫的捷径。

  “只要一家有一个人外出修脚,基本全家就能够脱贫了。”村支书金顶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在修脚店打工,一个月至少可以挣3000元人民币工资,一年下来就是三四万元的收入。“如果自己开店,挣的比这还要多。”

  记者了解到,2016年板厂村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00元,其中修脚产业带动增收占比达到78%。仅仅几年时间,修脚迅速成为了板厂村,乃至高桥镇、紫阳县的重要产业。县上还针对修脚办了技能培训班。

  与此同时,年轻人都外出务工,村子空心化、老龄化等问题随之出现。

  老人成了板厂村的“主力”。紫阳县最年轻的村支书、28岁的板厂村村支书金顶鑫告诉记者,在紫阳县,除了自己任职的板厂村外,其余几个村的村支书基本年龄都是“50岁往上,40多岁的都很少”。年轻人成了“稀有物种”。

  近日,对口扶贫的紫阳县人民医院给村委会送来了两台电脑。但因几乎没有年轻人,全村只有两人会用电脑。

  村第一书记贾仕安也觉得,一个村子靠外出务工的收入支撑并非长久之计。“留守老人、小孩在家里很孤单,没人照顾。最好是能够既要增加村民收入,又要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力争要把青年壮年留住,要让他们觉得有发展前景。”

  要想留住年轻人,本地产业的发展是关键。

  今年,《紫阳县脱贫攻坚到户项目扶持办法》发布。《办法》中明确对当地的达到一定规模的种植业、养殖业进行扶持。同时,当地还办起了中药材合作社。

  板厂村的王兴云一家属于村里的贫困户。儿子残疾,妻子在外打工,王兴云自己在家中一边照顾儿子,一边打理庄稼,目前仍住在山上的土坯房里。

  随着紫阳县在种植、养殖产业的扶持政策上对贫困户倾斜,对于脱贫前路,王兴云提起了精神。

  记者在他家中看到,王兴云养了几十只土鸡、乌鸡,此外还有十几头猪,猪仔七八头。今年,板厂村推广种植苦参、白术等中药材,王兴云一口气就种了5亩。

  按照《紫阳县脱贫攻坚到户项目扶持办法》,养猪2头以上,出栏1头以上、现金收入2000元以上,奖励700元;养鸡100只以上,出栏50只以上、现金收入3000元以上,奖励700元;发展中药材2亩以上,现金收入5000元以上,奖励700元。

  如果顺利的话,王兴云单从养猪、种植中药材这两项上就可以享受到1400元奖励资金。再加上卖猪、卖鸡以及种植中药材的收入,他一个人一年收入达到两万元应该不成问题。

  王兴云觉得,虽然在家搞产业不及在城市务工挣钱多,但能照顾家人,还是值得的。(中新社记者 宋宇晟)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