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感知山东”外国友人文化体验活动第18期:周村烧饼制作正文

淄博周村烧饼:一辈子用心做好一件事

2017/5/16 10:21:48   来源:鲁网     作者:李俊强 王国栋

  若提起烧饼,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周村烧饼”,这一当地小吃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前来品尝,成为周村一张响当当的地域名片。据记载,周村烧饼已有上千年历史,日前,记者来到周村烧饼有限公司,探索老字号传承之道……

  巴掌大烧饼,传承千年历史

  刚出炉的周村烧饼

  周村烧饼源于汉代的“胡饼”,东汉末年刘熙在《释名》一书中解释为“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胡饼,作之大漫沍也,亦以胡麻著上也”。溲,就是浸泡、和面的意思;“大漫沍”指形状大而平整;胡麻,是一种植物种子,富含优质,《汉语大词典》解释为:“胡麻,即芝麻,相传张骞得其种于西域,故名。”因此,从原料上看,胡饼就是覆以芝麻的面饼,这与今天的烧饼是一样的。明朝中叶,周村即是辐射周边的商《释名》一书中解释为“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胡饼,作之大漫沍也,亦以胡麻著上也”。溲,就是浸泡、和面的意思;“大漫沍”指形状大而平整;胡麻,是一种植物种子,富含优质,《汉语大词典》解释为:“胡麻,即芝麻,相传张骞得其种于西埠重镇,商贾云集。

  周村烧饼博物馆

  古时交通工具不发达,商人们常年在外,为使食品便于保存和携带,当地饮食店户的师傅们从当地用鏊子烙制的民间食品“煎饼”上受到启发,取其薄、香、脆的特点,采用西域人制作胡饼时上贴烘烤的制作工艺,创造出了脍炙人口的“周村大酥烧饼”,此即周村烧饼的雏形。

  当代掌门张兆海:一辈子用心做好一件事

  周村烧饼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兆海

  在周村烧饼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兆海看来,周村烧饼的科技含量并不算高,之所以能长盛不衰,老少皆宜,靠的就是“用心去做”。就拿选料来说,烧饼香,主要是芝麻香。周村烧饼的芝麻来自湖北的自有生产基地,需要经过筛选、淘洗、传统手工脱皮、炒制等多个环节,炒熟后还需再经两次筛选。面粉采用鲁中平原特定品种小麦的全麦粉,既保证口感筋道,又不损失营养;白糖则必须是广东、广西所产的蔗糖。

  “只要产品好,不掺假不造假,消费者就会识货。”张兆海告诉记者,对品质的高要求,是老字号生生不息发展的秘诀。

  薄薄的烧饼,利润并不高。这些年,周村烧饼公司所在地,是淄博市周村区的黄金地段,其前后左右基本都建起了各种卖场,但张兆海一直没有动心,而是坚持做好这一张“饼”,把老字号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对老百姓负责,对社会负责。从2000年的年产值200多万元到现在的七八千万元,周村烧饼这些年的发展步伐一直很稳健,目前拥有员工500多人,是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在周村烧饼有限公司,企业、品牌与相关产业中愈发浓郁的文化气息,让人们逐渐品出了周村烧饼的另一种味道——“文化味儿”。这些看似只是形而上范畴的文化因素,却成为加速企业发展的强大生产力。

  张兆海说,“我们不求做大,只求做长。一辈子能用心做好一件事,就够了。”

  独具匠心,手工技艺传承古法

  周村烧饼博物馆内传统工艺复原塑像

  揉剂,延展成型,均匀地沾上芝麻,左手轻夹生饼并迅速移到右手背上,右臂顺势伸入烤炉内,五指伸展将生饼贴在炉中。4分钟后,一张薄、香、酥、脆的“周村烧饼”出炉了。

  在周村烧饼博物馆的现场展示区,制饼师傅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引发现场观众的啧啧赞叹。游客李先生购买了两大袋周村烧饼:“周村烧饼是‘中华老字号’,质量信得过,买点回家给家人尝尝。”

  传承古法、严控质量,正是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周村烧饼魅力所在。周村烧饼博物馆负责人李爱宗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市场,周村烧饼曾多次试验设备革新、隧道式机械流水化生产,终因生产出的烧饼硬而不酥,不易着麻而宣告失败。现在周村烧饼只有和面和烤制环节“两头用电”,其他环节全部依靠手工制作。

 

编辑:焦竞赛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