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3月28日讯 (记者 马文文) 28日,山东省暨济南市2017年节地生态葬安葬及共祭仪式活动在济南玉函山公墓举行。山东省海葬、树葬、花葬等生态安葬量逐年上升,去年海葬493人,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35%。
仪式现场,30位逝者家属依次将装有骨灰的花坛按照编号放入花穴,集体默哀并集体鞠躬悼念。记者从省民政厅了解到,30位逝者均是自愿报名,选择用花坛葬进行生态安葬。节地生态安葬,就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树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使安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山东每年平均火化尸体近60万具,约占全国火化总量的十分之一,传统的墓地安葬方式,日益凸显占用土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弊端。
山东虽然对节地生态安葬做了积极努力,但从总体上看,节地生态安葬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的安葬观念不强,激励引导、规范监管的工作机制不完善,节地生态安葬设施供给不足,节地生态安葬率较低,乱埋乱葬、骨灰装棺再葬、墓位面积超标、过度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山东省民政部门将积极引导服务对象和殡葬从业人员,科学认识生态价值,树立绿色殡葬理念,在全社会形成殡葬“生态革命”,使生态殡葬理念渗透到殡葬服务的方方面面。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