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3月21日电 (蒋青琳)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加大,不少人都被失眠所困扰。由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17年中国青年睡眠现状报告显示,24.6%的居民在睡觉这件事上“不及格”,高达94.1%的人睡眠与良好水平存在差距。
“睡眠是人的基本生理要求,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3月21日世界睡眠日到来之际,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内科副教授胡俊呼吁,更多的人关注睡眠问题,重视健康,将睡眠当成重要事情。
年仅17岁的高中生小王,成绩优秀,在班上名列前茅,但对自我要求过高,心理压力极大,渐渐开始出现睡眠障碍。一开始家长也并不在意,最终导致孩子无法正常学习,休学数月才恢复。胡俊解释说,失眠症主要在脑力劳动者中多发,像企业领导、机关干部、教师、学生等长期压力过大或精神过劳者容易失眠,而当他们发现失眠症状后,却往往忽视或选择自己服用药物,致使病情加重等情况发生。
小王的遭遇并非个例,《2017中国青年睡眠现状报告》显示,六成以上的受访者会牺牲睡眠时间来完成工作或学习。即便加班完成,他们依然不会选择睡觉,而是东翻西看,舍不得放下手机,患有严重的“晚睡拖延症”。
近年来,因睡眠问题就诊的病患数量日趋增多。胡俊告诉记者,在平均每天接诊的40人个病人中,有20多个患者都是因为工作或生活中遭遇压力而导致睡眠出现问题。其中,未成年、青年多是受学业、工作压力困扰,中年人受“更年期综合症”影响十分明显,而老年人则会因“空巢”,情感孤独,自身疾病等引起睡眠的问题。
“当然,如果一个人因为晚上的睡眠影响到白天的工作,表现出情绪不好、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等情况,那么就应尽早前往正规医院神经科或专业的‘睡眠中心’进行系统化治疗。”胡俊说。
“相比于过去,现在物质、医疗条件都有极大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养生,对睡眠问题的关注有所增强,但也被不少人忽略。”如何提高睡眠质量?胡俊建议:其一,规律的人体生物钟是高质量睡眠的重要保障,患者睡觉的时间应相对固定,变动不应太大;其二,工作之余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以提高睡眠质量;其三,下午过后尽量少吃让人兴奋的物质,比如茶、咖啡等;其四,晚上尽量让大脑休息,不要过于思考。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