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国内新闻正文

杭州94岁党员忆周恩来:合影村民站中间总理站旁边

2016/7/24 9:37: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陈丽莎

  图为梅家坞周总理纪念室。 陈丽莎 摄

  别致的农家小院被漫山遍野的茶园包围,火红的烈日与碧绿的茶树相映成画,是属于眼下杭州梅家坞的美丽景观。梅家坞作为著名的西湖龙井茶乡,还与周恩来总理有着不解之缘。为庆祝建党95周年,日前,梅家坞周总理纪念室修缮一新,迎来首批党员、群众和游客。

  梅家坞位于杭州西湖五云山麓,周恩来钟情这里,把这里作为指导全国农村工作的联系点。

  从1957年至1963年,他先后五次陪同外宾或专程来到梅家坞视察工作和调查研究,踏遍茶山路,走访社员家,与干部谈规划,同百姓话民生,并把梅家坞介绍给外国朋友。

  梅家坞村副书记、周恩来纪念室负责人朱乃红对记者说,早在1991年,梅家坞老百姓就自筹资金,将当年的接待室改建为周总理纪念室。2003年、2015年,当地政府又先后对周总理纪念室进行修缮,调整展陈,以此纪念周恩来总理对梅家坞的深情。

  据其介绍,梅家坞的茶农们现在用的电炒茶灶,就与周恩来总理息息相关。

  图为周恩来在梅家坞的合影,第一排右二为周恩来,第二排左二为陈午云。 陈丽莎 摄

  1957年4月26日上午,载着周恩来的汽车第一次驶进了梅家坞,打破了昔日僻村冷坞的沉寂。

  当日,周恩来陪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一行参观炒茶工场。在热闹的加工场,茶农挽着袖子,双手不停在锅里翻炒着茶叶。伏罗希洛夫很好奇:“炒茶为什么不用机械而用这种原始的手工操作?”

  见其他人无法解答,周恩来立马接过话茬说,龙井茶制作是一种艺术,要凭手工经验,不能用机器代替,这样才能保持茶的色香味不变。周恩来的回答使外宾们频频点头。

  这时,周恩来看见给炒锅烧火的茶农被火烤得满头大汗,心疼地转身对社干部说:“能不能改用电炒茶?”

  在周恩来的提示下,经过潜心研究,梅家坞在上世纪60年代就推出了电炒茶灶,并一直延续下来。

  记者在新修缮的梅家坞周总理纪念室里看到一张1963年的黑白照片,是当年周恩来陪同锡兰(今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在梅家坞留下的合影。现已年过九旬的陈午云,也在合影之列,成为当年接待过周恩来的所有梅家坞人中,为数不多还健在的一位。

  曾任梅家坞村妇女主任、生产大队副队长、支部书记,浙江省第五、六届人大代表的陈午云,视这张合影若珍宝。

  半个世纪过去,对记者说起自己对周恩来的最深印象,94岁的陈午云仍记忆犹新:慈祥、谦逊、亲近百姓,“笑眯眯的样子看起来和蔼可亲。”

  在每次调研中,周恩来总是走在最边上,把路让给别人。1963年1月6日,周恩来陪同班达拉奈克夫人来到梅家坞,走进接待室,他也让梅家坞村大队干部坐在中间,自己坐在旁边,听村书记介绍村里情况。

  在该次离开梅家坞之前,周恩来、班达拉奈克夫人与外宾、梅家坞合作社干部们作了合影留念。照片里,周恩来面带微笑站在旁边,而把中间的位置让给客人和村民。陈午云指着照片,说自己就站在中间位置。

  除了珍贵的历史记忆,如今的梅家坞也是现代旅游胜地之一。朱乃红告诉记者,现在每年来梅家坞的中外游客达150万人次左右,直接带动了当地农家茶楼的蓬勃发展,从开始的几家发展到了现在的160家。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浙江省的“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杭州市园林绿化村”……小村子承载着不小的荣誉,梅家坞正在书写新的历史,而周恩来总理的精神也将继续在这里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编辑:张元元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