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的降雨对正在建设的海绵城市工程是一个考验。那些经过改造的海绵道路发挥作用了吗?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10:30左右,降雨仍在继续,在济大路的机动车道上,却几乎看不到较大的雨水径流,路边也没有没过脚踝的积水。只见附近的雨水缓慢流进就近的雨水箅子里。“去年下大雨都不敢沿着路边走,车辆速度快,轧过积水能溅一身水。”一附近居民说,今年却不同了,最近几次下雨,济大路都没有出现积水区域。
据海绵建设小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济大路完成海绵改造后,地下建了一个高2米、宽2米、长约700米的雨水暗渠。这条暗渠东西通往两侧的广场东沟和玉秀河,东略高西略低,内部每隔约30米设置一个高约1米的挡墙。高于1米后雨水可以向两侧外排,1米之内的雨水留下能用水泵抽出,用作绿化用水,能蓄水约1500立方米。
“最近几场降雨,蓄水池里已存储了300多立方米,占了总容量的五分之一。”该工作人员说,济大路改造后每隔25米就有一个雨水井箅子,全线共80多个,雨水降落后,经地下管道进入蓄水池,“每次降雨能回收7成以上的雨量。”
同样经过海绵改造的千佛山西路,雨点落在两侧人行道铺设透水花砖上,瞬间渗入地下,道路看不到有积水的地方。负责该条海绵道路改造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千佛山西路附近紧靠山地,未改造前雨天经常出现较大的径流。改造后,道路能吸收80%的雨水进行利用。从最近几场降雨之后的情况来看,海绵道路能承受中到大雨的考验。
据了解,金鸡岭、佛慧山等山体公园也同样进行了海绵改造。相关部门曾统计,几天前的连续降雨,金鸡岭山体公园西坡收集山谷层的积水,水满后通过溢水口到达下部的下沉式绿地,实现留住雨水的功能,通过海绵设计最终储蓄雨水4000立方米左右,收集率可达85%。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