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正文

新闻发言中的语言模糊策略

2016/6/23 9:04:55   来源:新闻战线     作者:李海燕

  编者按 :模糊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介过渡性”词语。在新 闻发言中,发言人在对各种尖锐问题进行谈论时,使用各种模糊语言 策略能够避开外界对各种问题的探询和猜测。模糊语言的正确使用 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各种敏感问题,达到和谐沟通和交流的目的。

  新闻发言人的话语一般都是由会话话语或者独白话语组成。独白话语一般都是在发布信息时使用,会话话语是在“答记者问”环节使用。语言模糊策略是指会话的语义较为模糊,当发言人无法按照记者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准确、科学的回答时,只是采用各种模糊化的回答策略,这种模糊策略在新闻发言中使用频率最高。

  根据言语交流的基本原则分析,交际者的话语使用要满足交际的主题发展,保证具一定的关联性,关联性缺乏可能会让发言语义变得较为模糊,所以,回答关联的强弱程度对整个话语模糊有着根本性的影响。

  高度模糊

  高度模糊是指话语本身与整个交际主题关联性比较低,就是记者很难从发言人的回答中得出与问题存在关联的结果。这种模糊策略一般由两种

  类型共同构成,发言人并没有对所有问题给出直接性的回答,只是提供了各种线索,记者很难从回答的内容中得出所要的答案。例如发言人回答“你 刚才所提出的各种合作事宜,有关部门将会对此做出回答”。记者在向有 关部门进行求证时,有关部门会让记者跟其他部门联系。还有一种类型就是对特殊问题进行回答,新闻发言人会采用较为模糊的策略,记者也很难 从发言人的回答中推理得出一定的答案。

  次高模糊策略

  次高模糊策略所具有的话语关联度相对较高,记者也很容易从发言人的各种言语中推理得出想要的答案。这种模糊策略一般是用来回答各种是 非问题,这类问题也都是对各种事件推理所得出的证实。发言人大都是提供各种结果存在的条件,并且由记者进行自行推理才能得出目标答案,这种推理大都是需要通过一步或者两步才能得出答案。

  次低模糊策略

  发言人在使用这一策略进行回答时,记者很容易得出目标答案,一般只需要进行一个步骤进行推理就能够得出答案。

  低度模糊策略

  低度模糊策略处于模糊策略中的最低层,也是较为特殊的一种策略,因为,该种策略下进行回答的话语大都是与记者提问完全相反,回答者对所提问题进行完全否定,不给出目标答案的同时,还对目标问题进行彻底推 翻,这也是最直接的一种回答。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