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国琳7日介绍说,山东省2015年底共有各类非遗生产性企业和经营业户92118个,从业人员232万余人,年营业收入811。07亿元。
李国琳在山东省文化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山东省目前经普查发现110多万条非遗线索,包括县级名录7513项,市级名录2509项,省级名录751项,国家级名录173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8个,应利用非遗资源,精准扶贫。
山东省为保持非遗的核心技艺,促进贫困群体就业、创业,已连续举办琉璃烧制、剪纸、泥塑、面塑等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班,目前山东有国家级传承人60名,省级传承人313名,市级传承人1617名,县级传承人4339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6月11日是中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振兴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山东省文化馆选取了刺绣、木雕、纺织、制茶、草编、中医等12项最能体现山东文化特色的技艺项目,届时将展出近千件珍贵代表性作品,并邀请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和生产工艺流程。
据悉,山东省文化馆设置体验台,邀请潍坊风筝、章丘黑陶、制扇技艺、剪影、济南面塑、聂家庄泥塑、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剪纸等8个领域的非遗传承人与观众互动。(曾洁)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