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28日正式公布。根据规划,我国将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作物结构、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结构、生产生态协调的区域结构和用地养地结合的耕作制度。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潘文博表示,我国粮食“十二连增”后,供求关系得到改善,目前粮食总量问题不大,最大的问题是结构性问题。一些供给没有很好地适应需求变化,大豆缺口很大,玉米增产超过了需求增长,牛奶难以满足消费者对质量、信誉保障的要求。
“这一轮种植结构调整规划有保有压,有取有舍,稳定水稻小麦等口粮品种,调减库存压力大的玉米,发展市场需求的大豆、杂粮杂豆、马铃薯、优质饲草等产品。不仅是在农产品数量上进行努力,更是在改善结构、提高质量效益上下功夫,加法减法一起做,打好结构调整的‘组合拳’。”潘文博说。
根据规划,我国将着力实现“两保、三稳、两协调”,即保口粮、保谷物,稳定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自给水平,促进蔬菜生产与需求协调发展、饲草生产与畜牧养殖协调发展。
据了解,去年11月,农业部制定了《“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调减玉米面积5000万亩以上,今年调减1000万亩以上。据各地反映和农业部农情调度分析,今年玉米结构调整已有良好开局,预计全年玉米种植面积呈减少趋势,特别是库存压力最大的黑龙江省调减玉米面积较多,大豆面积恢复性增加。
“调整优化玉米结构需要市场信息引导,更需要政策扶持,让农民愿意调、调得动、稳得住。”潘文博说,今年农业部会同财政部整合30多亿元资金支持农业结构调整,重点用于“镰刀弯”地区粮改饲、粮豆轮作补助;积极配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完善玉米收储政策,推进“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改革;认真落实大豆目标价格政策,维护农民利益,引导扩种大豆。(记者于文静)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