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江浙两省三市13个古镇共同参加的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工作,已进入申遗文本编制环节,各镇区正加紧重点文物建筑修缮和环境整治”,申遗小组顾问庄春地26日表示。
联合申遗是想获得更大旅游效益和文化政绩?庄春地就一些质疑回应,申遗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联合申遗的古镇都完好保存着“小桥、流水、人家”的空间布局,“井”字形河街两侧,粉墙黛瓦的民居古建筑鳞次栉比,原住民生活于此,成为文化延续的见证者,共同构成了江南水乡的历史记忆。申遗也就开启了系统的专业保护模式。
江南水乡古镇申遗工作启动于1996年。经过多次调整,最终确定江浙两省三市13个古镇参加申遗,其中苏州9个,即甪直、周庄、同里、千灯、锦溪、沙溪、黎里、震泽、凤凰;浙江4个,即嘉兴乌镇、西塘,湖州南浔、新市。“方阵未来还会扩容”,庄春地透露。
去年1月,国家文物局在昆山召开“江南水乡古镇申遗工作座谈会”,确定委托苏州作为联合申遗的牵头城市。同年3月26日,江南水乡古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推进会在苏州召开,会上成立了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办公室,通过了《江南水乡古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方案》,并签署了《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协定》等文件。
日前,苏州市政府召开苏州江南水乡古镇申遗工作会议,苏州市市长曲福田表示,将积极做好申遗文本、保护管理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制定完善古镇保护法规政策,切实做好遗产区、缓冲区文物建筑维修和环境风貌整治。同时要以申遗为契机,全面提升各类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让更多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年底申遗文本将正式上报国家文物局,力争2019年提交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
26日,在周庄出席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丛书编纂指导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强调,一些名镇甚至是千年古镇所承载的重要历史文化信息、传统文化信息正不断消亡,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不断流失,联合申遗的过程,借助镇志翔实编纂,传承和抢救乡土历史文化,展示出每一个古镇历史文化延续和传承差异性,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记者 黄莹)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