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齐鲁时代楷模王守东正文

《中华英才》王守东:怒放的生命

2016/3/25 13:58:25   来源:泰山钢铁     作者:邓鋆 赵雯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该怎样度过呢? 每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

  “我们的国家正在复兴,正在强大起来,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大有可为的。”

  “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

  ……

  面对王守东这位长者,竟升起时空交错的感觉。他一边说,我的耳边不时传来保尔•柯察金的声音,辨不清哪句是王守东的话,哪句又出自经典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又或者,从本质上讲,他们要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

  如果没有静下来去了解王守东的故事,你看到的始终是一位慈祥、乐观、智慧的钢铁企业领军人物,他的荣光自然绽放,他是如此无怨无悔,春风飞扬。可是,命运似乎给这类英雄人物写好了注脚——不得平庸,这其中竟也包含了“不平庸”的劫难。面对儿女,钢铁般顽强的王守东,面露惭愧,泪水滔滔。磨难就像一面镜子,把人照得一清二楚。

  在雷锋离世50年之后,王守东在泰钢集团仍反复提及雷锋思想,“学雷锋送温暖”在泰钢早已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王守东对自己的要求是:在政治上要坚持原则、坚持党性、立党为公,经济上要一尘不染、两袖清风、无私奉献、廉洁勤政。

  炉火重燃 浴火重生

  它的故事传颂齐鲁。它就是泰钢——山东省最大的冷轧带钢生产基地和不锈钢生产基地;年销售收入超过350亿元,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他的名字在莱芜家喻户晓。王守东,泰钢集团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创业企业家,全国优秀经营管理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中纪委推荐表彰的十大勤政廉政典型、“感动山东十大新闻人物”。

  它的名字和他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很多人说是他成就了它,没有他便没有它。王守东却说:“泰钢是10000余名员工团结奋进、励精图治干出来的。”

  时光倒退30年,泰钢还只被唤作地区小钢联(全名为泰安地区莱芜钢铁厂),由于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经营乏力,管理不善,累计亏损近5000万元,1981年,钢铁厂不得不滚鞍落马。王守东回忆:地区钢联始建于1969年,1971年正式投产,他是1976进厂。“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对工人阶级是非常羡慕的,所谓无产阶级战士啊,我脱下军装,穿上工装,非常得意。”

  原来王守东于1959年入伍,从部队转业后才来到钢联。他称军队岁月是他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在反复阅读“毛选”等马列著作中收获了快乐。过去听人说,穿过军装的和没有穿过军装的就是不一样。王守东身上严于律己、爱岗敬业、克难拼搏、求实奉献的精神印证了这一点,他的创业初衷也异于一般企业家。

  看着相伴多年的炉火熄灭,特别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工友们失去了人生舞台,王守东心如刀割。“我还算好,去了原属钢联的水泥车间当总支书记,很多人说散就散了,有一位八级电工被分配到山区供销社当售货员,还有一位冶炼工程师当起了传达员。”如何让钢铁厂的炉火重生,成为王守东的朝思暮想的一件心事。

  在王守东担任水泥车间总支书记的时候,他狠抓生产工艺改造,整顿完善车间管理,竟在当年实现了扭亏为盈。第一年盈利12万元,第二年盈利20万元,第三年盈利30万元,过去看上去风雨飘摇的企业又充满希望。

  “目标就是方向,目标就是灯塔。”王守东说:“现在我们说梦想,梦想就是你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即使在所有人都对小钢联丧失信心的时候,王守东仍坚信:只有亏损的厂长经理,没有亏损的企业;只有不合格的领导,没有不合格的员工。

  “毛主席曾经说过,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样东西,就什么都好办了。国家还需要钢铁,咱还得炼啊!”经过深思熟虑,王守东写了一份《恢复上马炼铁刻不容缓,决心为振兴莱芜经济做出贡献》的自荐报告,交予上级组织。在一个讲求恭谦礼让的社会,主动请缨的人未必会立刻赢得尊重和理解,但是王守东顾不得冷嘲热讽和各种压力,他向市委、市政府保证:国家不再掏一分钱,十个月内必出铁。

  1984年4月,成立“莱芜铁厂”和恢复炼铁生产的大红文件发到了雅鹿山下,王守东欣喜若狂。面对破败的厂房、生锈的高炉,王守东清楚,百废待兴,唯欠东风。什么是东风?钱!多少钱?仅一座55立方米高炉的修复资金就需要300万元。“300万元在那会儿可是个天文数字!”王守东不指望向当地银行贷款,他想到何不跨省市筹措资金呢。“莱芜市矿石资源丰富,但是缺乏资金,而浙江一带当时经济活跃,具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我想尝试用‘补偿贸易’的方式搞联合。”

  王守东说:“我这个人的优点,当然有时候也是缺点,就是胆子太大。”他爽朗的笑声,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忠肝义胆的山东好汉形象。主意拿定,说干就干。王守东提着煎饼,包着咸菜,挤上了南下的火车。然而,他却接二连三地吃到闭门羹。

  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守东七下江南,五下上海,三上青岛,最终,上海冶金局派了10人前往莱芜考察。很快,莱芜铁厂与上海冶金局达成协议,以三年内按国拨价格供应对方生铁3万吨为条件,争取到了对方300万元的投资。随后王守东又在青岛、浙江、无锡和广东等地筹措了1000多万元的资金。

  喜讯奔走相告,很多过去的老工人跑来握住王守东的手,哽咽着说:“太好了!我们有盼头了!”大家热情高涨,日夜奋战,不计报酬,300名干部工人,仅用105天就攻克了311项难关,顺利完成了按常规10个月才能完成的高炉修复任务。

  1984年9月17日,对于王守东和泰钢人来说,绝对是刻骨铭心的记忆。当晚10时,55立方米的高炉一次点火成功,铁水灿灿,火花四溅,似一条火凤凰喷薄而出,工人们的脸被映得红彤彤的,浴火重生后的美丽与幸福只有亲历者才能感知。

  令人振奋的是,铁厂1984年当年生产生铁近8000吨,盈利53万元,实现了当年恢复生产、当年盈利的“奇迹”。1988年6月,莱芜铁厂生产的生铁开始销往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等地。

  重如泰山 钢铁航母

  弹指一挥间,到明年,泰钢恢复生产便整整30年了。已不是杂草丛生、残垣断壁的景象,早就拨云见雾、万象更新。厂区从不足4平方公里发展到如今的12平方公里,销售收入由原先不足3000万元增至300多亿元。今日的泰钢已形成以钢铁生产和深加工为主导,集能源、机械、商贸、高科技于一体,跨行业、多元化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先后获得“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AAA级信誉企业”、“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骨干企业”、“全国钢铁工业先进集体”、“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单位(企业)奖”等多项荣誉。不仅如此,企业还实现了一般大型集团难以企及的“四没有”:没有群众闹事,没有群众上访,没有一封告状信,没有一个下岗的。

  “来之不易,所以要分外珍惜!”王守东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我们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从踌躇满志的青年到变成心怀忧患的老年,王守东将自己最为宝贵的年华奉献给了泰钢,奉献给了泰钢人。雅鹿山下,汶水北岸,一艘钢铁航母巍然屹立。

  “大家都说‘责任重于泰山’,我就是这样的感觉,所以我到现在也不敢懈怠,不敢止步,特别是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我们需要睿智克服钢铁行业种种不确定因素,在变局中把握机遇,在逆境中主动作为,稳扎稳打,开拓进取,争取迈上新台阶,踏上新征程。”变局、逆境,在王守东的字典里都蕴含着另一层含义:机遇。当然,机遇一定是给有准备的人。

  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引爆全球之际,泰钢逆势而上,建成投产100万吨不锈钢生产线,这填补了山东省及周边地区无高档不锈钢产品的空白。2012年泰钢又与德国一家公司合作,进行炉卷轧线高效节能改造。王守东认为:“我们发现,每一次经济危机之后,都会有一次大的发展。”

  王守东跟我们聊起1993年的春天。当时全国钢铁市场萎靡,许多冶金企业步履维艰、纷纷下马,王守东知难而进,新上炼钢、轧钢生产线,完成了企业的第一次升级改造。莱芜铁厂也自那时起更名为“山东泰山钢铁总公司”,经国务院批准定为国家大型企业,泰钢的发展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历史充满了偶然,也揭示着许多必然。十年后,即2003年,王守东启动了泰钢工业园的宏伟计划。出身农民的王守东深感:唯有通过农村城镇化、农民工人化、居住社区化和城乡结合,以工代农、以工促农,才能加快农村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王守东再次上书莱芜市委、市政府。没想到,工业园的设想与市领导的打算不谋而合,于是10个村被划归到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