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今天召开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的视频会议。
今年2月,《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实施方案》发布,会议主要针对方案的实施做更详细的部署。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的副组长、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我国地名文化资源丰富,内涵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安庆有吉安这样的地名,寄托了人们期盼吉祥的愿望。但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对地名文化的理解不够正确,甚至轻易乱改地名,导致许多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地名快速消失,还有一些地名存在“贪大、媚洋、求怪"”的现象,丢了传统,断了文脉,对地名的文化传承造成很大损害。另外,在城镇化和基层行政区划变更的过程中,许多老地名不断消失,最近30年我国就有6万多个乡镇和40多万个乡村的名称被废弃。相对于这样快速的变化,地名管理和保护措施就显得比较滞后。
李立国表示,接下来,在做好地名文化资源调查和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基础上,要重点清理和整治居民区以及大型建筑物、街巷、道路、桥梁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和重名等不规范的地名。在整治过程中着重于立足传统文化的保护,因地制宜,充分尊重民意,遵循地名命名的演化规律,坚决防止乱改地名,绝不能让大量地名文化遗产无端消失。对于群众已经习惯的,一些可改可不改的地名,就不要改。(记者 何源)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