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3月15日(星期二)10时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副部长陆克华、副部长倪虹就“棚户区改造和房地产工作”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新华网、中国政府网进行现场直播。
经济日报和中国经济网记者:
我的问题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回升态势,但是市场的分化在加剧。我们注意到,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价格有了明显的上涨,但是三四线城市的库存量依然很大,住建部如何看待今年的房地产市场形势?同时有人认为,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在快速上涨之后还会出现一定的回落,在您看来,楼市是否会出现大起大落?
陈政高:
对现在的房地产形势,特别是下一步的走势,全社会都高度关注。我认为判断现在的房地产形势和预计未来的房地产走势,应该看主要特点和基本条件。
现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有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销售企稳回升。2014年,销售面积、销售额都是双双下降的,其中销售面积下降了7.6%,销售额下降了6.3%。去年销售逐月回升,到年底销售面积增长了6.5%,销售额增长了14.4%。今年1—2月份仍然保持了这个势头,所以我们作出一个判断,就是销售企稳回升。
二是分化严重,而且日趋严重。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情况大不一样,这就给我们调控带来了挑战,也是重大的课题。 三是库存严重。去年年底库存达到了7.1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了15.6%;今年1—2月份库存又达到了7.39亿平方米,增速达到了15.7%。当然,库存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 这是三个主要特点。
下面我想讲一下,看中国的房地产形势并作出一个预计,要看基本条件。
第一个基本条件,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去年的经济实现了6.9%的增长,今年预计要增长6.5%—7%之间。我们在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就是我们经济的基本面。有了这个基本面,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就有了前提条件。
第二个基本条件,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没有变。现在已经有了7.7亿人口住在城镇,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达到了56.1%。“十三五”末期要达到60%。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为房地产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第三个基本条件,居民的住房需求,特别是新市民的住房需求没有变。城镇居民有改善性需求、有刚性需求,特别是新市民住房有他们的需求,而且量非常大。城镇居民的住房需求和新市民的住房需求是未来房地产发展的巨大潜力。
第四个基本条件,我们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各项宏观调控措施,有各个地方、各个城市承担起宏观调控的主体责任,所以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应该充满信心。
北京青年报记者:
陈部长您好,我关心的问题是关于房改,之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来进行新一轮的住房改革,我想请问住房改革的思路是什么?经济适用房会不会取消?今年有没有具体出台房改方案的计划?
陈政高:
住房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制度,它事关民生、事关深化改革,也事关新的体制和机制的建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明确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以满足新市民的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根据中央的要求,住建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充分调研,反复征求了意见,起草了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方案,整个工作还在进程当中。
江苏新闻广播记者:
我的问题是继续追问房价。最近一些城市的房价涨得很厉害,像北京、上海、深圳,有些媒体报导说一夜之间涨了几十万。但是在二线城市,我来自江苏南京,南京虽然是二线城市,但是房价已经直逼一线,今年1月份南京有一块商品房的地价已经拍出了4.2万一平米,老百姓都感觉房价涨疯了,想问问陈部长您怎么看眼下房价疯涨的原因,有没有办法促进理性回归?
陈政高:
房价问题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因为房价问题事关每一个居民的切身利益,也事关房地产的平稳健康发展,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我前面已经说过,现在中国房地产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分化越来越严重,在价格上也体现了这个特点。三四线城市的价格现在大体上是回落的,问题和矛盾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一部分二线城市。现在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稳定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价。大家都知道,春节后一线城市房价发生了很大变化,上涨过快。一线城市都主动履行了调控的主体责任,采取了很多措施和办法:一是实行严格的限购政策,实行严格的税收和金融政策;二是增加土地供应,而且公布于众,稳定预期;三是增加中小套型的供应数量,特别是搞好保障性供应建设;四是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五是主动发声,引导舆论。
与此同时,中央各个部委也讲了明确的意见。 通过这些工作,我们通过网签数据看,已经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部分二线城市春节后房价也上涨过快,我们也密切关注,随时沟通。现在二线城市在这方面也都采取了许多措施来稳定房价。 我们除了要做好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价稳定工作以外,还要抓好价格的监测,随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努力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中国网记者:
陈部长您好,我的问题和房价有关,因为大家都非常关心。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担忧,认为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似乎和80年代的日本非常相似,我们看到,当时日本的房价从1985年开始在6年内增长了3倍,随后从1991年开始出现了断崖式下跌。现在这种担忧认为,中国的楼市可能也会像当时的日本一样发生崩盘,请问对此您怎么看?
陈政高:
你提的这个问题,最近网上有一些文章,社会上也有一些议论。围绕这个问题,我请教过一些专家。我要说的是:第一,时代不同。日本发生的事情是在20年、30年以前的事情,背景、政治、经济条件和今天都大不一样,甚至是完全不一样了。第二,国情不同。中国和日本的城镇化水平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宏观调控的措施也不同。因此,我要说,不能相提并论。
新华社记者:
我们注意到,最近各地陆续出台了一些鼓励农民工进城买房的政策,但是也有人认为,农民工的支付能力进城后根本买不起房,或者会因为缺乏持续的就业最后被迫返乡。所以想请问您的是,中央层面对于这些政策持什么样的态度?后期是否会对农民工进城买房出台一些针对性的政策?
陈政高:
我感觉我们应该带着感情来讨论这个问题,因为农民工对城市贡献太大了,因为农民工需要进一步关爱,还因为我们的父辈、祖辈甚至我们本身原来就是农民。
我对农民工进城购房有以下几点认识:第一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当然这个满足也不单纯是购房,还包括租房。鼓励引导农民工进城购房是在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第二点,鼓励引导农民工进城购房有助于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第三点,农民工购房是自身的需要,有利于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创业。因为只有安居才能乐业,有利于农民工的家庭幸福,有了房子,妻子、小孩甚至老人就可以团聚。我走访过一些农民工在城市的家庭,分享了他们的天伦之乐。我到一些地方搞过调研,现在一些中小城市农民工的购房占整个购房总量的30%左右,在县城占到了50%,甚至更高。所以我说,农民工在城镇购房潜力是很大的。
现在各地鼓励引导农民工进城购房,大体有几个做法:一是落实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政策,特别是小孩上学,这个落实了,吸引力是非常大的。我知道这个落实是有难度的,但是各地政府都在努力落实当中。二是市县政府都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农民工进城购房。三是要努力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只有就业了才能免去后顾之忧,才能真正稳定下来、安定下来。四是各个银行都是鼎力相助,都是主动作为,支持农民工进城买房,特别是农业银行,在全国搞了一个“农民安家贷”,1月份一个月就为5.4万户家庭发放了170亿元贷款,支持农民工购房。我还要说的是,农民工进城购房是一个历史过程,是要逐步实现的。
中央电视台记者:
陈部长,您好。刚才您接了很多硬招,回应了很多关于房地产价格的问题。确实,现在大家都非常关心我们能不能买得起房,大家也更关心我们什么时候能买得上房,因为这和我们的住房保障有关,所以我想问一个有关住房公积金的问题。我们注意到《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从征求意见以来一直都没有出台,我们很想知道什么时候会公布?在整个公开征求意见过程中,讨论最多的关键点是什么?刚才您也是带着感情说到了农民工的问题,因为这里也涉及到他们,比如很多城市已经推出了计划,把城镇里有稳定就业的农民转移人口纳入到这样一个住房公积金的体系当中。这是不是就是为了去三四线城市房地产的库存?如果将来三四线城市的库存都去了,这些群体,这些怀着感情的农民工朋友们,他们还会继续留在这样一个体系当中吗?
陆克华: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