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国内新闻正文

中国供给侧改革“加减法”将产生持久动力

2016/3/15 8:22:33   来源:新华网    

  两会期间,“供给侧改革”成为会场内外的高频词,也是海外观察人士的热议词。海外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供给侧改革“加减法”并举,将使中国经济获得持久健康的发展动力。

  分析人士指出,当前,中国政府在多个改革领域统筹布局“加减法”,努力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在保证经济总体平稳的前提下,完成结构性调整。

  如果说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是做加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就是做减法;如果说搭建新平台、发展新产业是做加法,那么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就是做减法;如果说减税降费、简政放权是做减法,那么精准扶贫、完善社保就是做加法。

  澳大利亚经济学家郭生祥认为,改革的加减法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不是单向的,而是交互的。他指出:“在产业政策领域,做好加减法便于让市场尽快出清,为新产业发展腾出必要空间,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财税、行政和社会政策领域,做好加减法便于让企业轻装上阵,并确保公平和效率互为促进。”

  谈到供给侧改革的实质,澳大利亚经济学家彼得·德赖斯代尔指出,伴随中国人口和资源红利减小、投资规模和边际效率降低,要改善经济效益还有赖于提高生产率。他认为,供给侧改革就是通过财税改革、结构调整、简政放权、产业革新等多种手段,理顺市场供需关系,引导市场发挥应有效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在改革“加减法”的推动下,中国经济的新旧转换“动”了起来,新产业兴起的同时,传统产业也迎来重生。这种现象引起经济界广泛关注。

  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刊文说:“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努力加快转变步伐,从大量燃煤的重工业走向更加环保的未来……根据即将出台的经济发展五年规划,中国将帮助老旧产业的工人掌握现代‘朝阳’产业如生物技术、航空和智能制造等行业的新技能。”

  新动能的培育和传统动能的转型正聚成中国经济的“双引擎”。美国堪萨斯城联邦储备银行高级经济学家聂军说,中国某些传统行业可能增速放缓,但一些新产业比之前增长得更快,特别是服务业增势迅猛。这使得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依然稳固。

  供给侧改革的积极推进为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构建新的动力机制,这对于企业来说也将产生新的机遇。

  通用电气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段小缨说,中国政府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发展清洁能源、深入环境治理的政策都成为关注的热点。“对于通用电气在中国而言,都是积极正面的信号。”

  可口可乐大中华及韩国区副总裁张建弢说,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给跨国公司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供给侧改革所强调的产业链、价值链提升,制造业向高端的转型升级,以及“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国际产能合作,都给跨国公司发挥自身创新能力、领先技术和全球作业经验等方面的优势提供了机遇。(参与记者:樊宇、王宗凯、李洁、刘轶芳、高攀、何瑛)

编辑:栾美群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