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山东新闻正文

山东黄河三角洲:湿地崛起的“小鸟天堂”

2015/11/30 16:31:54   来源:新华网山东频道     作者:吴书光

  山东黄河三角洲日前普降大雪,这意味着该地区一年一度的候鸟迁徙末期渐近。截至目前,今年的白鹤和白头鹤迁徙种群是山东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监测到的最大种群,其中白鹤1523只,白头鹤208只。

  2002年黄河调水调沙以来,保护区观测的鸟类种类、数量均呈上升趋势,保护区也逐渐成为“鸟类国际机场”。如今,在世界8条鸟类迁徙路线中,地处暖温带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中重要的中转站、越冬栖息地和繁殖地。

  据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王志胜介绍,多年的生态补水促进了湿地的正序演替,湿地明水面积达到60%,大片湿地天水相接,芦苇、香蒲遍布,各种植物达到685种,而丰富的植被又为动物繁衍提供了庇护所,1626种野生动物在这里安家。

  截至目前,保护区观测到鸟类368种,其中有丹顶鹤、东方白鹳等1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大天鹅、灰鹤等二级重点保护鸟类51种。

  2014年12月,大汶流管理站王立冬巡护时拍到一只美丽的小鸟,科研人员确认为蒙古百灵。随后又在他处发现三只蒙古百灵,这是山东省内首次发现蒙古百灵,诸如此类的发现在保护区经常发生,也从另一方面预示着保护区生态的改善。

  越来越多珍稀鸟类开始眷恋黄河口湿地。素有“湿地精灵”之称的黑嘴鸥也开始在此筑巢繁殖。1992年,黄河三角洲首次发现黑嘴鸥繁殖地,但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随着黑嘴鸥繁殖地保护工程的开展,2015年已有4000多只在此繁殖,繁殖雏鸟5700多只。

  保护区工作人员布乃滨说:“黑嘴鸥对繁殖地要求极为苛刻,进食一点点污染的食物都会产下软皮蛋,无法孵化,某种程度上讲,黑嘴鸥是湿地生态环境变化的指示物种。”

  每年秋天,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就迎来了各类候鸟迁徙的“黄金季”,一些珍稀鸟类也逐渐由“候鸟”变为“留鸟”。大汶流管理站冯光海说:“以往这里只是东方白鹳迁徙途中的一站,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东方白鹳在这里筑巢、繁衍,来了不走了,成为这里的‘常住人口’。”

  伴随着黄河口湿地鸟类增多,黄河三角洲所在的东营市出现了一股观鸟、爱鸟、护鸟热潮。东营市观鸟协会秘书长单凯告诉记者,不仅从事保护工作的专业人士爱鸟,越来越多东营市民也加入到爱鸟护鸟的行列中。

  据介绍,东营市观鸟协会通过野外调查、摄影、组织观鸟等活动,掌握了当地鸟类资源的第一手资料,建立了资源数据库,编辑出版了《黄河口野鸟识别》专著,系统介绍了东营当地鸟类的野外特征、生态习性、识别要点等知识。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