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文化遗产保护全国媒体齐鲁行第二阶段正文

淄博煤矿展览馆矿工墓令人震撼 记者感叹应珍惜和平

2015/10/30 13:45:51   来源:中国山东网     作者:姜瑞丽

10月30日上午,“文化遗产保护”全国媒体齐鲁行采访团参观淄博煤矿展览馆。

采访团参观“北大井透水遇难矿工墓”

采访团成员合影

这是全国惟一的“北大井透水遇难矿工墓”,在全国煤炭行业中也为数不多、弥足珍贵。  

  中国山东网10月30日讯(记者 姜瑞丽)10月30日上午,“文化遗产保护”全国媒体齐鲁行采访团来到山东能源淄矿集团,参观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日建筑群之后,来到了淄博煤矿展览馆。

  作为悠久历史的见证和重要的文化阵地,淄博煤矿展览馆于1981年7月建成开馆,郭沫若同志题写馆名,是淄博市最早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该馆是淄博地区惟一的一家煤矿展览馆,与开滦集团博物馆、江西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等并驾齐驱,并且设有全国惟一的“北大井透水遇难矿工墓”,在全国煤炭行业中也为数不多、弥足珍贵。

  山东商报记者窦昊表示,参观完德日建筑群,很容易被侵略者留下的漂亮的建筑迷惑,认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物。然而,看到“北大井透水遇难矿工墓”里536名死难矿工,心情感到很沉重。“在侵略者的统治下,矿工连基本的生命安全都无法保障,更不用说个人待遇了,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和平美好的生活。”

  同样,在第五展厅,记者们被一组名为“新民村”的泥塑群像所震撼,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重重压迫剥削下,淄博矿工劳动境况十分悲惨,生活极度贫困。这组塑像用照片、实物以及制作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新民村”泥塑群像的形式,再现了矿工的悲惨境遇。(摄影 吴蒙 陈斌)

[1][2]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