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10月16日讯(记者 宋超) 16日下午,“新常态·新定位·新提升——第十一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来到位于崂山北宅的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采访(以下简称特来电)。记者发现,在办公楼后面,七八辆轿车正通过特来电的“电动汽车群智能充电系统”充电,该系统可实现40台车同时充电。今年底特来电计划在青岛布局1万个充电终端,初步建成青岛新能源汽车的“五公里充电圈”。
16日下午,记者在青岛特来电公司发现,不少企业员工都选择开着新能源车上下班。正在给爱车充电的郑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给记者们算了一笔账:普通轿车每百公里大约燃耗8升油,大约50元油费,而新能源汽车每百公里耗16度电,只需要8元钱左右,是耗油车的近1/6,一年能省8000到10000元,还享受5年内免费维护保养。不仅如此,青岛市还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市民购置新能源汽车。按照市场价格,目前市民在青岛市购买小型新能源乘用车,最高可获国家及市级财政补贴共11万元左右。
正是有以上利好,高性价比的新能源车越来越受到市民欢迎。但是对市民来说,充电方便与否至关重要。过去,有小区停车场发生过充电桩被撞断的尴尬。但记者们注意到,特来电最大的创新设计的车挡式充电终端是直接贴在地面上的,无需占地,可碾压,解决了充电设施的充电安全和建设占地问题,并彻底告别停车场里的撞桩风险。特来电副总裁田华告诉记者,特来电已经在青岛投资建设了3000余个充电终端,到2015年底,这一数字将扩大到10000个,青岛将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的“五公里充电圈”。
据悉,在充电设施建设领域,特来电也创新出了自己的玩法。他们的充电终端并不是普通的充电桩,而是“电动汽车群智能充电系统”,在一个固定区域内(小区或停车场)可满足至少10台以上的车同期充电,即使是40辆车也能实现一次接入。此外,相对于传统的充电桩上永远带有220V或380V高压电,特来电充电系统的无电插头设计在用户拔下充电枪后将主回路电源和辅助电源同时切断,只有插上充电枪并认证通过后才通电,防护等级达到IP54,彻底杜绝了安全隐患。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